-
使命必達 證券業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積極成效
2023/7/25 9:21:58 來源:中國基金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肌體,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二者共榮共生,密不可分。對于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整個金融行業而言,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自身的天職和宗旨,也是打造一實體經濟是金融的肌體,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二者共榮共生,密不可分。對于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整個金融行業而言,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自身的天職和宗旨,也是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從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以萬億元計,到積極滿足居民多樣化的財富管理需要,再到踐行普惠金融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證券公司持續強化中介機構責任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和財富管理職能,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服務直接融資能力顯著提升
2023年2月初,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奏響了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新篇章,也使由滬深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等組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式迎來了全面注冊制時代。
得益于在價格發現、風險分擔、激勵創新等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有助于提升實體經濟直接融資能力,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作為市場重要參與者的證券公司,也在“金融服務實體”的使命感與責任心感召下,一步一個腳印發揮其助力實體直接融資的功效。
“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妥善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辯證關系,要始終堅持依靠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敝袊y河(行情9.74 -1.72%,診股)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亮認為,作為證券從業者,要把證券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提高直接融資的規模和質量,完善資本市場各項服務功能,切實增強實體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證券公司為超13萬億元股票及近30萬億元交易所債券融資提供承銷保薦服務,為逾6萬億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提供財務顧問服務,以股票、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方式成為實體經濟補充資本金和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渠道。
剛剛過去的2022年,證券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5.92萬億元,其中,服務428家企業通過IPO上市融資5868.86億元,融資額創歷史新高;通過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和普惠金融理念,著力實現以證券行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正式實施,諸多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也在改革中迎來了創新,這為證券公司拓展業務邊界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以融資融券業務為例,引入融資融券交易有利于吸引增量資金,改變“單邊市”狀況,促進市場雙向價格發現,進一步改善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紤]到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轉融通機制得到優化,證券公司兩融業務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加快轉型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居民財富迅速積累,居民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呈大幅增長之勢,對資產配置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隨著資本市場逐漸成為居民財富的主要配置方向,作為資本市場重要中介機構的證券公司切實發揮社會財富“管理者”角色,以客戶為中心謀求財富管理轉型,不斷滿足各類客戶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在共同富裕目標下,證券行業的經營模式將迎來更深刻的變革,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勢在必行。”紅塔證券(行情8.47 +1.68%,診股)總裁沈春暉表示,證券公司必須構建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為目標的銷售交易、產品研究、資產配置、投顧服務等一系列制度機制體系,以及進行相關的投研能力、產品創設能力建設。同時,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的普惠型財富管理也必須得到重視。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證券公司服務投資者數量達到2.1億,近年來發展迅速;服務經紀業務客戶資金余額1.88萬億元,行業財富管理的客戶基礎持續穩健。2022年,證券公司代理客戶證券交易額733.25萬億元,其中代理機構客戶證券交易額占比為31.81%,近年來大幅提升,機構投資者在市場定價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主動管理轉型”是近年來證券公司發力財富管理轉型的一大重點。5年來,不符合資管新規的通道業務規模壓降了96%以上,破剛兌、去通道、降杠桿等整改取得積極成效。2022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后的第一年,新規實施以來,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2022年5月,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優化公募牌照準入制度,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到2022年末,行業內共有資產管理子公司20家,已有12家證券公司或資產管理子公司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管理公募基金規模約7000億元。積極布局公募基金業務已經成為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轉型、服務居民投資理財需求的重要舉措。
推動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證券行業積極踐行國家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穩健、可持續發展。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證券公司用好用足用活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引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在‘碳中和、碳達峰’的長期戰略目標下,生態文明建設是貫穿新發展階段乃至民族復興始終的大業。”華泰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偉表示,隨著ESG投資理念與價值觀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漸成主流趨勢,我國資本市場也將經歷前所未有的、綠色及可持續發展導向的價值重估。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末,A股市場環保和電力設備行業(根據申萬行業分類),共有462家公司已完成IPO上市融資,首發募集資金超3700億元;在上交所上市的綠色指數達93只,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ETF合計規模超3800億元。5年來,作為綠色債券主承銷商或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管理人,證券公司承銷發行422只產品,服務企業融資近5400億元。
同時,證券公司作為市場專業機構投資者,發揮價值發現、承銷定價等專業能力,通過跟投積極參與科創板、創業板IPO戰略配售,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多家券商負責人均表示,作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證券行業要牢牢堅守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以注冊制改革為契機,持續提升投資銀行專業能力,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資金資本要素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中小企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應有之力。
[33]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