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星科學、生物材料……從高校8000條新增專業記錄看未來發展
2023/9/13 10:09:17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又是一年開學季,2023級本科新生開啟他們的大學生涯。近四年,全國1200多所高校新增專業備案和審批的記錄近8000條。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高校里正在“孕育”的未來。又是一年開學季,2023級本科新生開啟他們的大學生涯。近四年,全國1200多所高校新增專業備案和審批的記錄近8000條。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高校里正在“孕育”的未來。
打開教育部最新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792種專業展現在我們面前。
對所有專業的名字進行共性詞提取,“智能”“智慧”作為高頻詞在眾多的傳統專業名詞中很顯眼。醫學、交通、農業等基礎學科前都加上了這兩個詞,信息技術的力量在未來將深入滲透到更多行業。
根據教育部的公開數據,我們收集了近四年,1200多所高校近8000條新增專業備案和審批的記錄。分析增設各個專業的學校數量后發現,有40個專業在此前三年都沒有學校申請開設,而今年增加了。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專業都與生態環境有關。化學學科位居世界前列的北京化工大學增設了研究自然資源有效利用的資源化學專業。地處新疆的塔里木大學新增水土保持與沙漠化防治專業。北京林業大學新增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這些專業將培養出致力于保護地球的新一代。
147所國家推進建設的“雙一流”高校在今年新設了140個專業,“行星科學”“量子信息科學”“生物材料”“未來機器人”,這些富有未來感的專業名字彰顯了他們在向著更多未知的科學前沿探索。
我們再把時間線拉長,穿越十年,探索這個時代里專業的變遷。
2013年起,40多種亞非、拉美的小語種專業先后增設,這一年,中國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這些專業為“一帶一路”上的國際合作搭建了橋梁。
2015年,智能、數據相關專業開始出現,這一年,中國提出構建“數字中國”,2018年人工智能加入專業名錄后,連續三年成為增設學校最多的專業,新一代人才把握新一代科技變革。
2019年起,200多家學校先后增設儲能、新能源相關專業,這一年,中國提前兌現了碳排放量強度下降承諾,并在下一年提出了推動實現“雙碳”的目標。
2020年,量子信息科學首次在本科階段設立,這一年,中國針對量子科技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筑發展新優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部署。
如今,我們從這最新增加的8000條專業記錄中,看到了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和向前探索未知的堅定力量。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