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余股份: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延展開,如何動態調整產業選擇及定位
2023/9/14 16:13:2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聚焦產業發展謀劃,儒余股份多年以來為國內諸多高新區、開發區提供專業的產業規劃咨詢與招商服務。導讀:近幾年,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復雜性顯著增強,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全球經貿格局面臨重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產業鏈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等多重壓力。審時度勢,地方加速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號角因此吹響。
聚焦產業發展謀劃,儒余股份多年以來為國內諸多高新區、開發區提供專業的產業規劃咨詢與招商服務。我們發現許多地區產業發展結構斷層已逐步顯現“灰犀牛”式危機,發展面臨的實質性問題是:傳統產業發展動力不足,且新興產業尚未成形。
很多地方看到了合肥投京東方等成功案例,于是以“搏一把”的思路,追熱點、搶風口,以期望通過投資熱點實現“逆風翻盤”。但事實上,地方產業發展與“風險投資”有本質差別。成功案例的背后,更多的是盲目投資失敗。
本篇文章依托儒余股份過往產業研究經驗與區域發展研究的成果,以新能源汽車為例,聚焦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與機會給出判斷。因篇幅有限,本篇文章探索性的提出三個可能的布局方向,以期望為地方政府或有志于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機構提供信息支持。
同樣針對集成電路、新能源、數字經濟等其他產業領域,儒余股份認為也應以相似的思路與理念,準確認知產業發展的規律,結合本地區的發展基礎、要素稟賦,合理選擇重點支持的產業方向,讓產業企業在地方實現“如魚得水”的成長,使得地方資源稟賦能夠最大化的發揮效用,真正實現“恰到好處”的發展。
一、兩個飽和:新能源汽車整車與動力電池形成穩定格局
第一,造車新勢力大浪淘沙,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完成洗牌
我國電動新能源汽車行業集中度較高,CR4已經達到60.09%,CR8突破70%,CR10超過80%。
電動汽車競爭格局形成了以比亞迪、特斯拉兩大巨頭為首,國產造車新勢力為輔,老牌合資車企紛紛入場的局勢。
市場對各大品牌的整體認知趨于穩定,其中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的銷量節節攀升,其他新勢力車企掉隊嚴重,而曾名動一時的威馬汽車、奇點汽車、游俠汽車等新勢力品牌已經出局。
第二,動力電池產能嚴重過剩,寡頭壟斷格局形成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新能源車制造成本的30%-40%,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甚至達到60%。各地方政府緊盯動力電池領域加速項目招引,不斷上馬新項目。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動力電池尤其是鋰電池產業觸及發展天花板,新上馬項目面臨著“投產即停工”的困境。
動力電池產能嚴重過剩。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曾預警,2025年電池的裝車需求會在1200GWh左右,但產能可能會達到3000GWh左右。2022年全年動力電池的累計產能是累計裝機量的1.9倍,而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動力及儲能電池新開工及簽約項目的規劃建設年產能超570GWh,比去年裝機量的兩倍還多。遠景能源儲能事業部總經理鄭漢波曾公開表示到2024年可能80%的(儲能系統提供商)企業會倒下。
寡頭壟斷格局形成。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代表的國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占據了超過六成全球動力電池生產市場,寧德時代更是穩定世界第一動力電池生產商的寶座,全球市場占有率超50%。與此同時,我們發現截止到8月,我國注冊在案的動力電池企業達到十幾萬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在技術與質量上都相對低端,該類企業如果沒有技術壁壘,競爭力弱、生命力低。
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名
二、細分機會:新能源整車的兩個增量,換領域或換方向
第一,在新應用領域找增量: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滲透率大幅提高
從2019年開始,在基建投資回升、國Ⅲ汽車淘汰、新能源物流車快速發展、治超加嚴等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商用車新能源化的呼聲高漲。2020年-2022年,我國商用新能源車滲透率顯著上升,2022年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11%)較2021年增長69%,但仍顯著低于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27.6%),預計到2030年中國商用車新能源基本場景滲透率能達到30%以上,目前主要布局企業有遠程、吉利、宇通、沃爾沃及中國中車等車企。
第二,在新技術方向找增量:跨越周期前瞻性布局燃料電池
相較于鋰電池電動車,燃料電池車具有環境友好、無噪音、充能時間短、耐低溫、事故嚴重性小等優點。截至2022年,其中我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為12682輛,同比增長112.8%,總量全球第三,累計建成加氫站數量358座,全球第一。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全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需達到5萬輛,市場空間較大。當下福田汽車、宇通集團、金龍汽車、飛馳汽車、東風汽車、一汽解放等車企紛紛布局,燃料電池車的發展前途可期。
三、無限可能:智慧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數智應用無限可能
新能源汽車的能源變革、技術變革、行業變革的趨勢明顯,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5G通信、車聯網等技術不斷發展,多項新興關鍵技術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在全球化采購策略背景下,汽車電子、車身、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排氣系統、變速箱、電動機等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及新能源零部件發展具體內容,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如何?汽車關鍵零部件及關鍵技術環節是哪些?需要搭建哪些應用場景?由于篇幅原因此處將不作具體展開,歡迎關注儒余股份后續研究專項】
四、換道搶跑:聚焦下一代電池技術,做先進技術的創業合伙人
無論是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還是氫能電池,都代表著電池技術的新趨勢。而技術的成長與發展都有一定的成長周期與儲備階段。對于各個地方而言,不顧本地實際,盲目的“跟風”追熱點,帶來的時巨大的成本付出、嚴重的資源浪費,以及錯失真正的發展機遇期。
在動力電池領域,我們認為有兩條路徑是仍有機會可以進行探索布局。其一,是結合地方產業基礎與特點,將“只看電池組,只招大龍頭”思路轉化為“產業鏈布局”思路,聚焦點擴展到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銅箔、鋁箔、電解液、BMS、EMS、充換電站等上下游核心環節。其二,針對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以聚焦下一代電池技術,做先進技術的創業合伙人。
第一,是電化學動力電池技術革新速度加快
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是新能源車動力電池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根據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我國動力電池行業呈現出技術迭代快、產業鏈韌性強的發展特征。由寧德時代研發的麒麟電池、神行超充電池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不斷發布,磷酸鐵鋰及三元鋰電池技術不斷完善升級。同時根據我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固態電池領域頂尖科學家孫學良預測,未來十年將是固態電池研發的關鍵機遇期,在力學性質、材料間兼容性、界面穩定性等技術方面將不斷取得突破進展。
儒余股份對于當前電化學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做了整理,對其基本技術特點做了簡要分析與梳理如下。
第二,氫燃料電池技術不斷突破
2020年科技部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將重點突破質子交換膜、氣體擴散層碳紙、車用燃料電池催化劑批量制備技術、空壓機耐久性、高可靠性電堆等共性關鍵技術,國家能源局將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列為“十四五”時期能源技術裝備重點任務。從市場表現來看,2021年,中國第一艘燃料電池游艇“蠡湖”號通過試航,2021年5月,“仙湖1號”氫能游船在丹灶仙湖下水;2023年由中車長客研制的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正式對外亮相,可以看到氫燃料電池已在多個領域成功實現應用。
【總結】
自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浪潮掀起,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我國多個地區全面鋪開,僅長三角城市群中就有超過14個城市已經拿到或規劃有新能源汽車項目,但項目堅持到現在的不過寥寥。不考慮產業特征、不判斷自身條件去“逐熱點,站風口”讓很多地區陷入產業發展困境,艱難脫身。
未來,新概念、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層出不窮,產業技術定會進一步迭代升級,地方政府在配置和發展產業時,必須要充分結合區域城市特點、資源、基礎和能級等基礎條件,厘清產業發展邏輯,把握產業發展規律,順應產業變革趨勢,綜合各項影響因素科學精準研判地方產業發展新賽道,謹慎合理謀劃產業發展策略路徑,防范產業失效投資陷阱風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