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
2023/10/3 13:09:38 來源:人民郵電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根據國家能源局相關統計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信息通信行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比重約1.2%。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根據國家能源局相關統計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信息通信行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比重約1.2%。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撐經濟社會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經過多年持續推進,我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成績斐然。“十三五”期間,單位電信業務量和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逐年快速下降,年均降幅超過20%,5G基站單站址能耗已比商用初期降低超過20%,全國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PUE已降到1.3以下。“十四五”前半期,全國單位電信業務總量綜合能耗累計下降38.41%,已提前完成《“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設定的五年規劃目標,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以累計11.9%的能源消耗增長支撐了累計55%的電信業務總量增長。
2021年以來,信息通信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陸續發布了“雙碳”行動計劃和節能減排目標,兼顧網絡發展與安全降碳,以打造綠色低碳信息通信網絡為目標,面向多制式、多頻層、多設備場景,構建基于網絡級、站點級、設備級三級架構的信息通信網絡節能技術體系,通過綠色節能技術研發和創新、網絡結構和設施形態優化、共建共享建設模式創新、智慧運維和運營、使用清潔能源、參與綠電市場化交易、加強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平臺與管理機制建設等方式和手段,對信息通信網絡規劃、建設、運維、運營等全流程全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控,打造一大批節能降碳標桿案例。
然而,目前我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在能耗能效監測和管理手段、運維運營方式、碳排放核算和評價標準、綠電交易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實現“雙碳”目標不能一蹴而就,應根據基礎設施和業務發展實際情況與客觀規律,采取加大節能提效力度、提高清潔能源使用占比、加強碳排放管理、積極參與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等手段,分階段、有序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節能降碳。
一是加大節能提效力度。加快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主設備和配套設備節能技術推廣應用,有序實施老舊機房關停或改造,推進低碳/零碳5G基站、綠色數據中心建設,不斷提高重點設施的能效水平,通過網絡架構和多網協作節能算法優化提高網絡層面資源利用率,實現規劃建設極簡化、能源利用高效化、運維運營智慧化,打造多層立體的綠色低碳目標網。二是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增強節能產品供給能力。引導企業完善綠色采購制度、開展綠色低碳設備評測,促進供應鏈企業加大綠色低碳設備研發和生產力度,實現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三是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優先在新能源資源豐富的通信局站和數據中心部署新能源發電系統,采用多能源協同供電架構,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比例。推廣部署智能光伏發電和光儲一體化系統,推進桿站疊光、站點疊光、機房屋頂疊光,鼓勵企業搭建智能微電網,通過智慧能源管理算法優化實現清潔能源使用最大化。四是加強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機制和手段建設。制定行業統一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排放評估標準,搭建行業“雙碳”管理平臺,制定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綠色低碳評價指標體系和管理辦法,實現對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碳排放水平的全面整合和分析。引導企業建立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建立完善體系化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監測指標。五是積極參與綠電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在國家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綠電交易體系和規則的基礎上,信息通信企業要積極參與各地綠電市場化交易,加大光伏、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購買力度,探索與大型發電企業合作模式,探索通過購買CCER(核證自愿減排量)、碳信用產品等方式抵消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生產運營過程中無法減排的部分。
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是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底座,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落實《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各項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協同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發展與“雙碳”戰略落實,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郜蕾)
轉自:人民郵電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