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需求近5億噸 建筑用鋼“超大規模市場”有待深耕
2024/1/12 15:10:59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現有國民經濟體系中,鋼鐵和建筑兩大產業都具有超大規模市場的明顯特征。中國工業報記者1月2日獲悉,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第二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就帶在現有國民經濟體系中,鋼鐵和建筑兩大產業都具有超大規模市場的明顯特征。中國工業報記者1月2日獲悉,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第二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就帶隊與住建部鋼結構專題調研組一起對建筑領域用鋼進行調研,對在鋼鐵行業層面如何有效開展建筑領域需求調查提出工作設想。何文波認為,在建筑領域中,鋼結構建筑是最典型的具有增長潛力的未來發展空間,而且也是最典型的行業共性任務。
剛剛召開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據介紹,2022年,我國鋼鐵消費量為9.65億噸,其中含基礎設施在內的建筑領域鋼材使用量占全國總消費量的53%,即一半的鋼鐵用在大建筑領域。盡管近年來隨著消費結構的變化,我國建筑領域用鋼總量和比例呈下降趨勢,但年用鋼量仍近5億噸,仍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 “超大規模市場”。
蘭格鋼鐵網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粗鋼產量約為10.3億噸,比上年略有增加。對于未來鋼材需求,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鋼材首席分析師汪建華表示,預計2023年全年粗鋼表觀消費量約為94296萬噸,同比下降2.2%。預計2024年國內鋼鐵行業將供需雙增,全年粗鋼需求比2023年將增加約1900萬噸。
“基礎設施建設采用耐候鋼是趨勢,預計未來耐候鋼將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下一步,中國鋼結構協會將繼續推進高性能鋼應用,更多使用強度等級較高的鋼材,從而減少鋼材用量。”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毅稱。
雖然建筑用鋼市場規模巨大,但從鋼鐵行業層面看,對建筑用鋼的整體研究與開發遠不像對制造業那樣深入和全面。在建筑用鋼總量下降的同時,建筑用鋼的結構正在發生持續的變化,新需求、新結構,甚至是新業態正在形成。
“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近兩年提出的 “從速度到質量、從總量到品種”的工作重心轉變,在建筑用鋼領域要落地。我國鋼鐵行業要認清新形勢、攜手建筑業,面向市場、走進現場,以提升鋼鐵-建筑產業鏈整體效率為目標,以 “材料升級和材料替代”為主攻方向,從建筑產業整體需求調查分析著手,耐心梳理、精耕細作,深耕5億噸大市場,應用新結構、打造新業態、開創新空間。
事實上,鋼鐵+建筑所形成的超級產業鏈,在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應該有新的部署、應該有新的行動。何文波表示,2024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要迅速組織行業力量,落實責任,形成計劃,推進跨行業合作具體化。同時,堅持 “將戰略轉變為任務,將任務轉變為項目”的基本工作方法,先從 “三張需求清單”入手,畫好地圖、選好路徑、找到入口。
第一張是普查清單,或者叫細分清單,把建筑領域所有細分市場的現狀逐項摸清楚,任務是摸清現狀,最大限度展示建筑用鋼市場的全貌。第二張是增長清單,通過分析和研判在變化中尋找機會,找出在未來有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第三張是開發清單,也叫工作清單,在具有增長潛力但需要安排行業行動的領域設立專題,組織行業力量,部署行業行動,任務是把可能的機會變成現實需求。
何文波認為,三張清單的成果交付對象就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會員企業,但三張清單的內容生成要靠會員企業的共同努力,最有挑戰也最具價值的是第三張清單。何文波解釋,第一張清單是摸清家底、畫地圖,第二張清單是發現機會、找路徑,第三張清單是轉化機會、要成果。
何文波說:“到了第三步,就是形成若干個 (為數不多的)有組織、有目標、有計劃、配資源的,并定期向行業專業工作委員會報告工作的工作小組。因此,實現這個計劃既要精心策劃,也需要耐心。”(記者 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