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創新成果實現邁向產業化“最后一越”
2024/3/18 15:01:46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試是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關鍵環節。實際上,很多創新科技成果的中試還面臨著場地、資金等各種困難。位于遼寧盤錦的精細化工中試基地,中試平臺如何助力創新成果中試是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關鍵環節。實際上,很多創新科技成果的中試還面臨著場地、資金等各種困難。位于遼寧盤錦的精細化工中試基地,中試平臺如何助力創新成果實現邁向產業化的“最后一越”?
韓維維是遼寧營口一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她的公司2023年剛剛成立,研發出了通過對二氧化碳進行加氫轉化,從而產出甲烷等可應用燃氣的技術。最近,她正在為產品沒法進行量產而發愁。
只有通過中試階段的驗證,產品才能走向市場,但對于韓維維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自己搭建設備來完成中試過程卻是非常困難。
中試車間就相當于放大的實驗室、縮小的生產線。除了資金投入高,化工中試還受到場地、安全環保等多方面限制。如必須在化工園區進行,同時要配備危化品庫房、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等,這對于一般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確實有一定的門檻。韓維維開始尋求和中試平臺進行合作。
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2017年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當地政府共同成立,除了可以提供包括廠房、危化品倉庫、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配套,還有大量科研和技術人才。
從技術源引進、裝置建設、中試運行、工程優化到成果轉化等5個關鍵節點,為中試項目提供包含立項、建設、運行以及技術開發、成果鑒定等24項專業服務。
到目前為止,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已經成功孵化了6個產業化項目,其中,多個項目打破國際市場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企業負責人畢志強介紹,他們的企業最初在北京成立,2017年前后,研發團隊手里握著近10個創新成果,但由于沒有經過中試驗證,成果遲遲無法轉化。就在畢志強為成果轉化發愁的時候,遼寧盤錦的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提供了一種合作模式,企業僅出資搭建中試設備,而中試基地提供廠房和基礎配套設施,同時配有專業的技術人員。這樣一來,企業投入的成本一下降低了近九成,產品僅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走向市場。
政府搭臺、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業主導、社會多方參與,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形成了多主體共建的成果轉化模式。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提出,要布局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專業化中試公共服務機構,提供具有行業特色、滿足特殊場景需要的專業化服務。到2025年,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試平臺5個以上。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