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銀行加快金融服務創新 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
2024/4/8 11:56:46 來源:新華社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跨境電商、海外倉……近年來,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外貿重要的穩定力量,同時也對跨境金融服務提出差異化需求。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為更好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各銀行強化政策引跨境電商、海外倉……近年來,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外貿重要的穩定力量,同時也對跨境金融服務提出差異化需求。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為更好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各銀行強化政策引導,加大信貸投入,加速產品與服務創新。
作為服務外貿發展的主力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作為重點支持對象。“進出口銀行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貸款余額近2年增長超5倍。僅在2023年,就有超130個項目獲有力支持。”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吳富林說,“與傳統貿易相比,外貿新業態市場主體更多元、交易方式更靈活,對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有著更大的創新需求。”
為加強政策引導和契合外貿新業態金融需求,進出口銀行研究跨境電商發展經營特點專門出臺支持其發展的工作方案,還以海外倉為重點探索優化金融服務模式,為建倉、管倉、用倉、物流等全產業鏈不同參與主體提供一攬子、綜合性金融服務。
吳富林表示:“新業態企業資金需求頻次高、數額小,輕資產運營模式難以滿足銀行抵質押要求。需要充分借助資金流、貨物流等非財務信息,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從而降低金融機構貸款對抵押物的依賴,以科技賦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進出口銀行圍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服務小微外貿企業出口的特定場景,創新推出的“貿贏貸”融資產品就體現了以上特點。在這一模式下,進出口銀行與相關機構合作,以真實出口數據及大數據分析為基礎,打造形成線上化、智能化的融資產品,解決了缺乏抵押物和信息不對稱難題。
外貿新業態的迅速發展,對銀行跨境結算服務支持提出了迫切訴求。具有外匯外貿專業銀行優勢的中國銀行,近年來大力發展跨境電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2023年,中行跨境電商結算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同比增長近120%,居于同業領先地位。”中國銀行交易銀行部副總經理王小麗說。
在她看來,外貿新業態“小額高頻海量”的特點突出,跨境結算模式迥異于傳統外貿。“這需要銀行創新產品與服務,以契合其結算、融資需求,并進行有效的風險防控。”
據介紹,中國銀行在跨境電商結算領域創新推出“中銀跨境e商通”系列產品,可對接境內外支付機構、跨境電商平臺等不同場景,相較傳統跨境結算業務,支持批量化、線上化結算,有效滿足跨境電商的批量實時結算需求。貿易背景核實方面,中行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部署一系列參數化模型,充分應用各方結構化數據不斷篩查預警可疑交易。
近年來,我國海外倉等跨境物流設施布局加快。“在服務海外倉方面,截至目前,中行已與全國130余家海外倉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客戶關系,為其提供全球賬戶、跨境資金結算、經營租賃保函、跨境資金池等綜合金融服務。”王小麗說。
除了政策性銀行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也在外貿新業態領域持續發力。
據了解,興業銀行在總行掛牌成立了國際業務部,統籌整合資源,強化對外貿新業態的專業服務、金融支持。在外貿新業態聚集的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分行也設立國際業務部,靠前服務。
興業銀行副行長曾曉陽介紹:“近幾年來,興業銀行累計服務外貿新業態客戶1萬余戶。2023年,為外貿新業態客戶辦理跨境結算859.96億元人民幣。”在產品創新方面,興業銀行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搭建的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為場景切入點,創新推出“小微企業跨境融資”出口線上融資產品,滿足外貿新業態客戶線上化、高效化和普惠化的融資需求。
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下一步,各銀行還將持續完善外貿新業態金融服務。綜合來看,各銀行將主要在提高信貸需求匹配度、促進服務精細化、創新普惠線上服務、提高跨境支付效率、提升境外服務能力等方面發力,更好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記者 姚均芳)
轉自:新華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