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星定位”產業發展布局初具雛形!四川白玉特色農牧主導產業成勢見效
2024/5/21 18:28:03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白玉縣錨定打造“金沙江畔高原特色現代有機農牧產業發展樣板”目標,堅持以“有機白玉”統領農牧業現代化,全力打造“有機白玉·無瑕之地”,贈曲農業產業帶和昌臺牦牛產業集群“兩星定位”產業發展布局初具雛形,特色農牧主導產業成勢見效。近年來,白玉縣錨定打造“金沙江畔高原特色現代有機農牧產業發展樣板”目標,堅持以“有機白玉”統領農牧業現代化,全力打造“有機白玉·無瑕之地”,贈曲農業產業帶和昌臺牦牛產業集群“兩星定位”產業發展布局初具雛形,特色農牧主導產業成勢見效。青稞園區
“現在青稞已經出苗5至6公分。”5月16日,記者走進白玉縣贈科鄉千畝青稞示范基地,成片的青稞一覽無余,長出的嫩苗隨風飄動。
聚焦千畝青稞業態
打造地方優勢產業
“青稞下種,又是一年好盼頭!”贈科鄉下沙比沙村村民打呷說:“我家有30畝地,以前都是一年只種一半土地,要留一半養地,現在土地流轉、統一機械播種,去年收到了3000多斤青稞,比以前傳統模式收益增加了一半。”
“去年因為青稞下種,就面臨了氣候干旱,直到6月雨水才充足,推向市場價格會受影響,所以去年收獲的青稞沒有拿去售賣,青稞作為高原主食,日常用量也大,作為分紅給村民們共14.6萬斤,村民們也特別高興。”白玉縣贈科鄉黨委書記潘久合介紹。
秋收時刻
總結去年經驗,今年青稞基地在原來的基礎上,對灌溉系統進行整體提升。“今年雨水也充足,白天曬太陽,晚上下雨,對青稞長勢特別好,下一步,我們想做青稞深加工基地,生產青稞面條,這樣村民們手中青稞也不愁銷路。”白玉縣贈科鄉下比沙村第一書記李松說。
據了解,千畝青稞基地,采用村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總共流轉土地1337.74畝土地,其中主要以村民土地為主,村集體有部分土地,種子由白玉縣農牧農村局提供種子,采取跟蹤模式,由村集體帶動村民種植青稞。李松介紹:“我們將零散、隔斷的土地形成整片聯動,不僅節約成本,同時讓村民們在里面投工投勞,一起共同管理,收成過后,向縣農牧農村局提供優質種子,同時將青稞面向市場銷售,對村民進行流轉土地的分紅。”
秋天的千畝青稞基地
如今,目前青稞園區已成為帶動當地農戶增收的重要渠道。2023年被評為甘孜州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帶動園區周圍農戶320戶農牧民群眾參與園區主導產業生產發展,解決園區周圍農戶就近務工等難題,帶動園區周邊農戶增收致富;2024年,白玉縣計劃申創“青稞”現代農業園區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打造地方優勢青稞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蓄力發展“昌臺牦牛”
建設現代化牦牛園區
“吃牦牛肉認準昌臺的。”只要在白玉縣買牦牛肉,就會聽到這句話。牦牛養殖戶紛紛表示,“不僅本地人購買還有附近臨縣的都愛來買。”
“昌臺”牦牛為何深受大眾喜愛?白玉縣農牧農村科技局、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根秋桑珠介紹:“白玉‘昌臺牦牛’其脂肪酸種類豐富,肌肉嫩度小,口感好,特別的是,養殖更有優勢,其抗病力強,對高海拔低氧、高寒、飼草供給不平衡的惡劣環境具有非常強適應性的品種特性。”
昌臺牦牛
其中,保持品種特性是規模化發展的關鍵。而在“昌臺牦牛”種業園區有種新型培育方式。“我們采取了新型主體培育的方式,首先采取每頭公牛和母牛譜系的測定,在譜系測定的結果出來之后,我們再把牦牛進行配比,一般是10:1或者8:1,進行下一步的種群擴繁,能有效防止昌臺牦牛種群的近親繁殖。”白玉昌臺牦牛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平說。
如今,園區通過全產業鏈帶動、新型主體培育的方式,培育有2個州級重點龍頭企業,29個牦牛養殖合作社,8個家庭農場,帶動農戶數達715戶,2023年成功培育創建為縣級現代農業園區。
昌臺牦牛種業園區
同時,園區以全縣13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為核心,采取“集體牧場建設”“種業幫扶”“技術培訓”“訂單種養”“入股分紅”“就近務工”“返租倒包”“直銷直購”等多元化帶動模式,帶動農牧民穩定增收。
“現在我們搬出小帳篷,住進了新樓房。”白玉縣阿察鎮阿察村,這里的村民們因為出欄牦牛生活越來越好。“以前舍不得宰殺,每年都有牦牛因為凍死或者牧草不足未能撐過冬天,這兩年在縣委縣政 府大力支持下,我們也積極地出欄牦牛,現在每年能掙20萬-30萬元。”阿察鎮阿察村出欄大戶覺則說。
園區內的牦牛
嶄新的樓房,可觀的收入,讓當地群眾們都干勁兒十足。阿察鎮阿察村村支部書記單真說:“牦牛出欄,群眾不僅多了一筆收入,對于生態環境的好處也不少,載畜量少了,來年草生長得更好,牛更加肥壯,群眾收益也就越多。”
昌臺牦牛
根秋桑珠介紹,下一步,白玉縣將統籌兼顧與因地制宜相結合,著力建設“昌臺牦牛集群”,全力打造“贈曲河現代農業產業帶”堅持產業發展與產業富民相結合加快培育一批能夠帶動農牧民群眾長期增收的產業,全力推進現代農牧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能發展、可增收、穩得住、可持續”的目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