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奇跡!這顆塞上“明珠”,世界矚目→2024/7/1 13:43:09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里桃花艷,百里米脂香”。米脂縣因“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得名,是全國唯一以谷物命名的縣,素有“小米之鄉”的美譽。如今,充滿智慧的榆林人,賦予米脂小米更多的產品創新,用一粒米帶動一條鏈,讓小米“闖出”大產業。人們常說,了解一座城 要從它的美食開始 這座城的美食 簡單、純粹,沒有過多修飾 卻讓人回味無窮 如神木八大碗般樸實 似陜北全羊宴般鮮美  “我們的菜,就像我們的人 簡單、直接、熱情。” 簡單一句話 道出了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 人們的性格  他們是橫山老腰鼓中的歡快與激情 是羊肉泡饃里的豪爽和大氣 是信天游中高亢的熱情 是黃土高原上的勤勞與樸實 你猜對了嗎? 這,就是榆林 如今,他們正用 紅黃黑白綠 描繪著綠色發展的新榆林  6月29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金牌新字號》電視紀實節目 走進陜西榆林 一同感受這座城市的 綠色生機和創新活力 金牌看點一: 黃土地種出“金飯碗”!真香! “再上100單!” “三二一,上鏈接!” “今天下單,明天一早就能發貨。”  在榆林米脂縣,什么這么熱火朝天? “十里桃花艷,百里米脂香”。米脂縣因“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得名,是全國唯一以谷物命名的縣,素有“小米之鄉”的美譽。如今,充滿智慧的榆林人,賦予米脂小米更多的產品創新,用一粒米帶動一條鏈,讓小米“闖出”大產業。  小米餅干、小米鍋巴、小米粽子、小米咖啡、小米面包、小米面膜等近百種具有創新元素的新時代衍生品,借助鄉村電商的東風送到了千家萬戶,甚至遠銷海外,實現了年銷售收入3億多元。非遺傳統美食黃饃饃,也搭上了直播電商快車,令其“一饃難求”。  如今的榆林,已培育加工銷售龍頭企業9家,年加工能力突破10萬噸、產值達7.5億元,用榆林人的話說,米脂的小米不僅滋養了榆林人,也在以其獨有的價值回報榆林。 早在4000年前就誕生于此的米脂小米,怎么也不會想到,如今成了百姓手里的“金飯碗”,助力當地6000多人脫貧致富,實現產業增收400余萬元。生態好了!糧食滿了!錢包鼓了!農民生活變得越過越好了,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在榆林這片熱土上徐徐鋪展。 金牌看點二: “煤”力無窮!給你點“顏色”看看! 化妝、補妝、定妝,是很多愛美人士的必備技能,但你知道嗎?不僅人化妝需要定妝噴霧,煤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也需要“定妝噴霧”。顏色鮮艷、與肌膚親密接觸的口紅,也與煤有著密切關系。  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煤通常是“取暖”“發電”的代名詞,但其實,煤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超級魔法師”,它所變幻出的產品和原料其實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用煤制作出的費托蠟,具有良好的增稠、潤滑、抗水性和表面處理性能,用于化妝品、涂料、橡膠、制鞋、食品、醫療等多個行業。  在榆林,礦山也可以充滿“智慧”,每小時可以裝載5400噸煤,不僅實現了自動配煤、自動裝車、自動壓實等技術,還能給煤上“定妝噴霧”。  從智能礦山的建設,到精細化工的絢爛布局,榆林正以其獨特的智慧,將煤炭從黑變白,智能化、數字化的黑科技,讓智慧煤礦如虎添翼,真正實現五彩斑斕的黑。 金牌看點三: 沙地變綠洲!有一種綠,叫“榆林綠”! 從沙地“駝城”,到塞上“明珠”。如今的榆林,無邊無際的生態林蔥郁勃發,不禁讓人想起一代代治沙人“勇戰沙場”的豪邁背影。在這些治沙英雄中,不得不提到一位杰出代表,他就是“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治沙英雄,也被網友親切稱為“沙漠大叔”的石光銀老人。  1967年,石光銀響應國家號召,放棄穩定工作,毅然投身毛烏素沙漠的治沙行列,為籌措樹苗款,石光銀把家里養的幾十只羊和騾子都賣掉,在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下,一干就是40多年,硬是帶著鄉親們,在25萬畝荒沙堿灘上,用5300萬株(叢)喬灌木在毛烏素沙地南緣筑起百余里“綠色長城”。  石光銀曾說:“治沙已經成為我一生唯一要干的事業。只要我一天不死,我就要植一天的樹,我的兒孫也要把這件事情繼續下去。”  為守好爺爺石光銀的治沙成效,石光銀的孫子石健陽,從林學專業畢業后便返鄉成為第三代治沙人,將學到的集約治沙、林區規劃、樹種更新、水源地保護等科學治沙理念落實到治沙一線。  今年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通過的第30周年,恰逢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紀念日,當地數千名志愿者自發參與義務植樹,為我國“三北”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添磚加瓦。節目中,總臺主持人劉仲萌和嘉賓郭濤也參與進來,為榆林種下一棵“希望之樹”。  從“吃土”的荒漠之地,到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的殊榮,榆林以不屈的斗志和堅定的信念,在治沙的疆場上譜寫了一曲壯麗的凱歌,蛻變成了一座生機盎然的宜居之城。今日的榆林,林木覆蓋率提高到36%,林木保存面積達到了2360萬畝,被固定或半固定流沙860萬畝,相當于近4000個上海浦東機場,讓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公里,也讓陜西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治沙奇跡。  如今的榆林,猶如一顆鑲嵌在陜北大地的璀璨明珠,綠色的光芒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治沙的輝煌成就,勾勒出榆林邁向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之路的大美藍圖。 塞上“明珠”,多嬌榆林 曾經 這里是黃沙翻涌的“九邊重鎮” 如今 這里是草木蔥蔥的“塞上小江南” 從“沙漠之城”到“生態糧倉” 榆林人 用雙手種出“金飯碗” 用堅守架起生態防線 這座鑲嵌在中國北方大地上的瑰寶 正以“煤”力無窮的氣勢 書寫“碳”尋綠色發展的華章 多彩榆林 值得你來探索! 《金牌新字號》榆林之行 圓滿結束! 讓我們一起期待 下一個寶藏城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