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海洋工程技術創新碩果累累
2024/7/16 16:10:57 來源:人民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7月15日,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的“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在北京成立。在當天的成立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翦知湣、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喜7月15日,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的“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在北京成立。
在當天的成立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翦知湣、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喜剛分別作了《深海工程與技術發展》《海上漂浮建筑、城鎮與能源等基礎設施FRP》《橋梁工程——從淺海走向深�!返戎髦紙蟾�,分析了目前世界各國深海探索情況,并從各自的領域介紹了我國在深海探索方面的最新研究以及取得的豐碩成果。
在海底裝上人類眼睛
地球表面海洋占71%,其中深海占60%,平均海深達3700米。自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對深海進行探索,如深海對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深海金屬礦、海底地層深處生物圈等。
探索深海有三大科技手段:深鉆、深潛、深網�!按笱筱@探迄今已有56年歷史,有22個國家共同參與,是地球科學和海洋科技領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成就最顯著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凝聚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海洋科技力量�!濒逯獪≡谄洹渡詈9こ膛c技術發展》報告中說,目前在全球各大洋共有鉆井4000多口,取芯40多萬米。
據介紹,我國于1998年加入大洋鉆探,設計并領導了4個南海大洋鉆探航次,確立了我國在南海深海研究中的國際科學主導權,為南海深海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
據翦知湣透露,中國科學家目前正在建設一個海底科學觀測網,建設數千公里海底光電混合纜,把高壓電輸入到海底,通過海底光電的節點充電,以有線和無線相結合的方式把信息傳回來。
“我們將這個工程比喻為在海底裝上人類眼睛�!濒逯獪≌f。
建設海上漂浮城市
在《海上漂浮建筑、城鎮與能源等基礎設施FRP》報告中,歐進萍將海上通道、空間拓展、陸海統籌等稱為海洋土木工程。
2019年,聯合國人居署提出未來海上漂浮城市構想。2020年,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年度報告提到未來世界兩大趨勢:一個是超級城市,一個是漂浮城市。
“許多國家已有相應的構思和規劃,并逐步付諸實踐�!睔W進萍提到了美國海洋地產公司的“藍色地產”漂浮城市項目。該項目位于邁阿密和巴哈馬群島之間,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模塊建造,長1500米、寬1000米,面積大約是摩納哥國土面積的一半,預計可容納人口約1.5萬人。韓國“海上釜山”城市示范模型,選址韓國釜山,總面積將達6.27萬平方米。此外,為應對海平面上升,馬爾代夫的“漂浮城市”設計了5000個漂浮單元,可居住1.2萬人。
2016年,歐進萍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組建了海洋土木工程團隊,已做出一些浮式海洋平臺結構。歐進萍透露,團隊正在對海上大型承重浮體模塊、浮體如何固定到海底以及海水海沙混凝土如何抗腐蝕等工程難題進行探索及試驗。
研究更大跨度深海橋梁
在橋梁建造上,水深小于60米的橋梁為淺海橋梁,水深大于60米的橋梁為深海橋梁。
據介紹,我國在國內外已成功建設了一批水深小于60米、跨徑小于2000米的跨海橋梁工程,在深水基礎、結構體系、防災減災、長壽保障、施工技術、健康運維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技術成就。
“作為實現洲際、陸島互聯互通的咽喉工程,建設深海橋梁意義重大,但也面臨著更加嚴酷的建設條件。要突破更大的橋梁跨徑,安全長壽健康運維要求更高�!睆埾矂傉J為,這些都將成為未來深海橋梁需要面臨的技術挑戰。
在《橋梁工程——從淺海走向深�!穲蟾嬷校瑥埾矂偼嘎�,針對未來單跨1500米的斜拉橋和3000米左右的懸索橋,相關團隊已開始研究適用于水深接近100米的新型復合技術。
據悉,“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由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指導,10家行業領軍的海洋工程中央企業為核心,聯合清華大學等24家具有海洋學科優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2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及民營龍頭企業,集中優勢力量組建而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