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3.0版再獲官方力推 五千億產值蓄勢待發
2024/8/7 8:51:45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北斗規模應用將進入市場化、產業化發展關鍵階段。 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遴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開展試點工作,以特色今年,北斗規模應用將進入市場化、產業化發展關鍵階段。
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遴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開展試點工作,以特色應用和創新研究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為目標,著力打造一批北斗產業完善、應用成效突出的試點城市,在全國范圍內形成顯著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
“北斗系統服務滿足了時空數據智能化應用要求,即統一的時空基準、精確的位置服務、動態的實時服務、可靠的安全服務、服務的可持續性。”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465.SZ)北斗事業部副總經理高山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指出,以“北斗+智能化”的方式,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駕駛等諸多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并逐漸形成了若干備受關注的新興市場。
重點布局三大領域
隨著北斗應用的泛在化、嵌入化、隱形化、標配化和業務化發展,未來更多的市場需求將從對定位導航授時技術及綜合位置服務的需要,逐漸轉變為對時空信息采集與服務的需要,這將使北斗應用規模變得更加巨大,應用場景和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市場也將被重新定義,形成以時空信息獲取、處理和服務為主的新經濟形態,并促進時空數據要素加速應用,這也必將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斗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運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具備定位、導航、授時全球服務能力。《通知》指出,圍繞大眾消費、工業制造和融合創新三個領域,結合當地北斗產業基礎、城市發展特點和建設情況,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提升北斗滲透率,促進北斗設備和應用向北斗三代有序升級換代。
在大眾消費領域,提升北斗應用感知度和普及率。
試點城市以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共享出行、低空應用無人機等領域為重點,積極引導企業研制和生產北斗產品,持續提高產品供給能力。
在工業制造領域,加速北斗行業應用賦能。
試點城市應結合地區特點和建設情況,加快在汽車、船舶、航空器、機器人等重點領域推廣北斗應用。鼓勵依托車聯網、智能網聯相關平臺建設,全面擴大重點營運車輛、公共領域車輛、商用車和乘用車北斗搭載比例。鼓勵引導內河、沿海、遠近洋等區域航行的船舶加速裝載北斗。鼓勵加大對航空器領域相關企業扶持,加快開展北斗導航、短報文等適航設備研制攻關和應用。
在融合創新領域,不斷挖掘“北斗+”應用新場景。
試點城市引導企業開展北斗與5G、高分遙感、慣性導航、高精度視覺、短距互聯、超寬帶(UWB)定位、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融合,推動北斗系統在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創新應用,促進北斗應用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海洋、精準農業等新場景深度融合。
“隨著北斗應用的泛在化、嵌入化、隱形化、標配化和業務化發展,未來更多的市場需求將從對定位導航授時技術及綜合位置服務的需要,逐漸轉變為對時空信息采集與服務的需要,這將使北斗應用規模變得更加巨大,應用場景和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市場也將被重新定義,形成以時空信息獲取、處理和服務為主的新經濟形態,并促進時空數據要素加速應用,這也必將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山表示,此外,隨著數字經濟和數據要素市場化應用的發展,圍繞北斗運營服務,以定位導航授時及綜合位置服務為主的傳統北斗應用服務,正在向以時空數據獲取、處理和價值釋放為主的新經濟形態轉變。
多領域應用蓄勢待發
目前,我國在推進“北斗+”融合創新與“+北斗”時空應用,這將有力推動各領域智能化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在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實現北斗產業高效益高質量發展。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3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362億元,同比增長7.09%;其中,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3751億元,產業生態范圍進一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表示,當前北斗基礎產品供應鏈穩定,芯片、模塊、天線等系列基礎產品不斷迭代升級,性價比持續提升,已經實現億級量產規模,有力支撐了自主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健發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總數量已接近2萬家,從業人員近百萬;在境內上市的業內相關企業(含新三板)總數為90家。截至2023年年底,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11.9萬件,同比增長4.84%,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理工雷科導航方向負責人李健向中國工業報表示,自2020年北斗三號系統投入全球服務以來,北斗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目前,我國在推進“北斗+”融合創新與“+北斗”時空應用,這將有力推動各領域智能化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在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實現北斗產業高效益高質量發展。
“除了現有的交通運輸、農林漁業等領域外,未來,北斗規模應用將在更多的領域深入融合,產生重要影響和發展。”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控股的北京星地恒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丁遠向中國工業報介紹,具體來看,有以下幾方面:
在智能交通領域。北斗高精度服務不僅應用于車輛導航,還包括車輛監控、交通管理,改善交通流量、減少擁堵。未來,結合車聯網技術,北斗的高精度授時定位功能也將為自動駕駛提供精確的定位和時間同步服務,將助力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在智能物流領域。北斗可以幫助實現更精準的貨物追蹤和配送路徑優化,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農業領域。北斗的應用將推動精準農業的發展,通過高精度定位實現播種、施肥、收割等農業機械的自動化操作,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
在公共安全領域。北斗三號新增的應急搜救功能在緊急救援和災害響應中,使北斗系統不僅能夠提供受影響區域的精確位置信息,為救援人員和設備提供更精確的位置信息,提升救援效率,還可以為建立一個常態化的應急響應系統提供系統支撐。
此外,在地面通信網絡中斷時,北斗三號的報文通信功能可以及時建立起聯系通道。在國際市場領域,隨著北斗系統的國際化,企業在“一帶一路”指引下,北斗系統在沿線國家的應用將得到推廣,為國際用戶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與此同時,北斗規模應用還將帶動相關硬件制造、系統集成、服務運營等產業鏈環節的發展。丁遠介紹,對于上游企業,如芯片制造商、天線和功能模塊供應商等,需求的增加將促使他們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尤其是在精度、功耗和抗干擾能力方面,以滿足市場對北斗設備的更高要求。對于中游企業,系統集成商和設備制造商需要不斷創新,整合北斗技術與其他技術,開發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對于下游企業,如終端設備制造商、應用服務商等,將有更多機會開發多樣化的北斗應用產品和服務,將北斗技術融入不同的行業應用中,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以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服務支撐體系尚需完善
北斗產業的發展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服務支撐體系,以促進北斗產業的健康發展。
企業在研制和生產北斗產品過程中也遇到新的挑戰。李健表示,在技術方面,客戶對于高精度、低功耗、小型化、高集成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還要確保產品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工作;在市場方面,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下,價格戰往往難以避免。企業需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以應對價格戰帶來的壓力。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并取得成功,企業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品牌建設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還需要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靈活的戰略調整能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丁遠認為,北斗產業的發展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的服務支撐體系,以促進北斗產業的健康發展,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一是技術研發與創新體系:建立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持續推動北斗核心技術突破和創新,提供系統的精度、可靠性和穩定性等關鍵指標。
二是政策法規體系: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為北斗系統的建設、運營、應用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為北斗企業提供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推動北斗產業的發展。
三是標準規范體系:制定和完善全北斗產業標準化體系,包括系統建設、產品制造、服務提供等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有助于規范北斗產品的生產和應用,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四是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政府引導基金、社會資本、金融信貸等多渠道資金投入,為北斗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五是信息服務體系:建立北斗產業的信息平臺,及時發布市場動態、技術進展、政策法規等信息,幫助企業了解行業情況,作出科學決策。
六是公共服務平臺支撐:建設北斗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數據服務、測試認證、技術支持等公共服務,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七是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培養北斗技術研發、應用開發、市場營銷等各類人才;同時,加強高校和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目前,我們在傳統的交通、海洋、水利、地質監測等領域已有成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做到了設計集成化、使用便捷化,后續也會根據政策導向及市場需求開發多元化的產品,使北斗能夠賦能更多行業。”對于下一步如何加大北斗規模應用場景,丁遠建議,隨著北斗的不斷發展,應加大開展科普宣傳,提高社會對北斗系統的認知度,增強公眾對北斗應用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促進北斗在大眾消費領域的更廣泛應用。
名詞解釋
北斗3.0即北斗三代,2009年立項,采用混合星座模式,由24顆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3顆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以及3顆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30顆衛星組成,已于2020年7月31日建成正式開通,提前半年完成組網,北斗“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吳晨 左宗鑫)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