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中國”的力量
2024/10/5 12:46:40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時尚雜志在弘揚中華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傳播的媒介,也是文化創新的推動者和文化自信的建設者。《時尚芭莎》作為國內高端時尚雜志、業內五大女刊頭部,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時尚芭莎》不僅是一本時尚雜志,更是生活態度的傳播者,它鼓勵讀者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發現并創造美。其中許多精彩的主題策劃都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關于時尚、藝術、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維度視角。
“來⾃中國”特別策劃起源于《時尚芭莎》2019年10⽉刊。⾸次策劃以“江河湖海”為主題,以⻓江、⻩河、潘陽湖、⻄沙群島為背景進⾏拍攝,旨在通過時尚攝影的⽅式,展現屬于中國的美好⽣活和⼤好河⼭。在之后每年的⼗⽉刊中,《時尚芭莎》 “來⾃中國”作為重點重磅專題,通過多個不同⾓度進⾏闡述,將現代語境下的中國美學、中國歷史⽂化與中國當代⾯貌傳遞出來,延續至今。
又一次金秋十月,那就跟隨我們一起盤點一下《時尚芭莎》“來自中國”歷年的創意主題拍攝,共同感受中華文化之美吧!
2019 江河湖海
對于億萬中國⼈⽽⾔,從亙古時期開始,⽆數條參差縱橫的⽔系養育這⽚⼤陸,并不斷哺育著華夏兒女。
2019年10⽉刊《時尚芭莎》“江河湖海”特別專題以⽔為載體,⼀覽博⼤中華的美好⻛光之外,也體會⼭⽔伊⼈的別樣觀感。《時尚芭莎》奔赴四地——亞洲第⼀⻓河的⻓江、恢弘的中華“⺟親河”之⼀的⻩河、中國第⼀淡⽔湖鄱陽湖以及“⽐南更難”的⻄沙群島,獻上中國⼈獨享的⼭⽔畫卷。
2020年 棉⿇絲絨
2020年《時尚芭莎》⼗⽉刊將目光放在了四種在中國歷史最為悠久,⼯藝最具特⾊、品質最為上乘的傳統⾯料——棉花、苧⿇、絲綢、⽺絨上。
它們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料,也牢牢地連結華夏兒女與⼟地。⽆論在現代服裝⼯業中它們呈現出怎樣的姿態,它們的靈魂始終是中國的,東⽅的。在雜志中,通過拍攝結合專題介紹的⽅式,在北京服裝學院紡織專業教授的合作指導下,《時尚芭莎》將四種⾯料與其代表性產地完整介紹給⼤眾。
2021年 夢想 能量 速度 智慧
當“中國科技”⼀躍崛起為偉⼤復興路的堅韌基⽯,我們驚嘆于科技產業的速度、能量、智慧、夢想帶來的顛覆和巨變。
2021年10⽉《時尚芭莎》在致敬⼤好⼭河與傳統⾯料之后,選擇以中國世界級的科技實⼒作為當年的專題⾓度,通過航天夢、新能源、中國速度、⼈⼯智能四組篇章,是對不斷前進的中國科技業開啟⾼光⼀瞬的時尚定格。
2022年 數字時代
2022年適逢元宇宙熱潮,因此在這一年的10⽉,《時尚芭莎》選擇將東⽅美學與現代科技進⾏結合。《時尚芭莎》共邀請8組數字創作藝術家為“來自中國”打造虛擬世界中的東⽅世界,讓讀者以增強現實(AR)的⽅式感受特別的閱讀體驗。
只需要在雜志的具體⻚⾯上使⽤“時尚芭莎”APP進⾏交互,便能將時尚⼤⽚與藝術家創作的幻想世界結合在⼀起。
2023年 歡慶時刻
在聚焦于不同“實體”主題之后,2023年10⽉刊《時尚芭莎》的“來⾃中國”特別策劃,試圖以⻛俗與精神上的角度作為主題,關注⼈的⽣命中⼀些最值得慶祝的幸福時刻,展現當代中國年輕⼈的⽣活⾯貌和價值觀。
2024年 天地之中
《時尚芭莎》以東南西北為線、青赤白黑為引,被中國傳統文化與工藝滋養的中國設計師,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應的五行色彩青、赤、白、黑為題,結合與各自生活有著深厚情感鏈接的非遺工藝,在新設計中,將傳統與現代巧妙相連,將當代中國生活的美好瞬間呈現在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之中。
在每年的⼗⽉刊以外,“來⾃中國”特別專題也逐漸延伸到常規⽉份的策劃中,向更廣泛的話題拓展。《時尚芭莎》陸續以中國本⼟故事為基礎,先后進⾏相關的策劃。
2021年9⽉刊,與漢服專家及團體科普不同朝代的漢服歷史及制式。
2023年1⽉,以敦煌⻜天作為切⼊點,贊美中國傳統樂器。
2023年 3⽉,與中國民族博物館合作,科普中國56民族的特⾊服飾。
2023年5⽉,勞動節主題,邀請船舶制造、潮玩、物流等各⾏各業勤奮勞動著的年輕⼈出鏡,展現新時代的⻘年⻛貌。
2024 年 1 ⽉,在鑼⿎喧天的開年之際,《時尚芭莎》拍攝了中國戲曲中的 12 個劇種,及其具有代表性的 12 個劇目。
時尚雜志在弘揚中華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傳播的媒介,也是文化創新的推動者和文化自信的建設者。
《時尚芭莎》通過專題報道和時尚大片,不僅為讀者提供最新的時尚資訊,還深入探討了中國美學、哲學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地將中國的傳統哲學和美學觀念傳遞給更廣泛的讀者群體。
此外,《時尚芭莎》還支持和推廣中國本土設計師,讓他們的設計理念和作品得到國際舞臺的認可,從而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希望有更多的時尚媒體可以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做出努力和貢獻,通過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時尚設計相結合,展現中華文化的現代魅力,生生不息,抒寫更多的中國本⼟故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