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2021/3/30 11:44:15 來源:中國環境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在習近平總書記福建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在習近平總書記福建考察的行程和重要講話中,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這些詞匯頻頻出現。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公園智慧管理中心,強調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在三明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考察, 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福山郊野公園,強調建設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籃子、人居環境、城市空間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好,要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
多山、多水、多綠的八閩大地,是生態文明體制創新的先行區與試驗地,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踐行地。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理念,部署推進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實踐,親自推動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木蘭溪防洪工程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2000年,習近平推動福建率先在全國探索生態省建設,親自領導編制《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對福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來閩考察時,提出要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跨越發展和生態環境協同共進,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福建代表團參加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文章。
此次在福建調研考察提出要“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將有力促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福建的貫徹落實。而這一重要指示,更不僅僅適用于福建,任何地方任何部門都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積極落實和貫徹。
生態保護就是為了促進綠色發展,就是為了改善民生,三者相輔相成,目標一致。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因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當前,我國已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意味著絕對貧困在全國全面消除,不再為吃飯穿衣居住等基本生存條件而擔憂。絕對貧困全面消除和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解決,意味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意味著現代化國家建設開啟了新征程。
在“十四五”開好局之年,站在全面轉型現代化國家建設這一重要轉折點,深刻領悟“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重要指示要求,意義更為重大。結合這一時期特點,總結起來,當前有三個關鍵詞需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一是高質量發展。開啟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首先要求在思想認識上有根本轉變,就是要牢固樹立并全面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習近平在今年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此次在福建調研和考察,又再一次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二是系統觀念。“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提供了方法論指引。
以系統觀為指導,對于現代化國家的生態環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回顧國際環境治理史,歐美國家在進入現代化國家時,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一些特點和教訓值得分析和總結。比如,美國在現代化完成后,實行了一系列環保舉措,工業污染明顯減少。但當時推行保護政策的指導思想是功利主義的保護,其目的和出發點是為了保證人類的持續利益,讓自然為人類服務。在這種功利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進入現代化的美國出現了反自然行為。比如所謂的“害蟲控制措施”。政府雇傭獵手,用槍和毒餌獵殺包括狼、郊狼、熊、山獅、美洲野貓等當時被認為有害的野生動物,以及獾、海貍、浣熊等多種野生動物。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開發局在灌溉荒漠和供應大城市用水的原則下在落基山區實施的河道開發工程。這些違背自然規律和法則的行為背離了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造成對生態環境的嚴重損害。
幸運的是,我們在進入現代化國家之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等生態環境治理的系統觀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并不斷落實。當前,需進一步強化的是,系統觀念并不是簡單的概念,而是根本性、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這既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智慧的結晶,也是為了避免國外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彎路。比如,當前受到重點關注的碳達峰、碳中和,就是系統性、戰略性和全局性工作,覆蓋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門,涉及生產和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福利等各方面。必須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三是高品質生活。現代化國家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和要求是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就是要給人民群眾提供更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就是要讓老百姓擁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進入現代化國家建設階段,是站在全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基礎上,這就意味著廣大人民群眾已經不再為吃飯穿衣居住等基本生存條件而擔憂。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這也與發達國家進入現代化國家時專家學者的研究一致。1960年前后,美國進入經典現代化,被美國學者羅斯托教授稱之為“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就是人們在現階段所需要的基本的生活質量。這就需要我們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劉蔚
- 上一篇:加強創新破解減排空間收窄難題
- 下一篇:廣州擬出環保監管新規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