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新能源百億產業鏈 廈企專攻蓄電池
2009/11/29 21:41: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打造新能源百億產業鏈 廈企專攻蓄電池住在別墅內,免費使用陽光,一輩子不用交電費、煤氣費。在廈門大學原化學系教授陳體銜眼里,這已成為可能,但得先掏30萬元購買設備。受國家3萬億新能源振興計劃的刺激,目前廈門業者再次掀起一股新能源投資熱;與此同時,廈門的民用新能源仍幾乎為零。
一頭熱,一頭冷!想賺老百姓的錢暫時無門,在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背后,鎖定百億產值的廈門新能源,除了外銷,另一出路只能是政府“買單”。
“豪賭”新能源
一廈企砸2000萬專攻蓄電池
孫閩兆選擇了一條艱難、充滿誘惑的“淘金”路線。
這位閩隆科工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7月9日,決定再次“豪賭”———與浙江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簽下了“長壽命光伏電池研發基地落戶廈門”的協議。該基地建設一期投入約需2000萬元。
2006年,孫閩兆選擇進軍太陽能燈市場。資料顯示,其產品在廈門的市場占有率已達40%以上。但這讓孫很難高興起來,雖然幾年來在廈已接到多個項目的訂單,但今年上半年接到的本土訂單幾乎為“零”。
“國家政策逐漸撥開云霧,我越來越相信新能源的故事能夠說圓了。”經過一番抉擇,孫閩兆咬定新能源不放松。
現在,孫閩兆變得躊躇滿志,他砸下的這兩千萬,瞄準的正是新能源的軟肋之一———現在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只有3年-4年,而他的長壽命光伏電池項目,能把這一壽命提升到7年以上。
很多和他一樣的業者都堅信,在這一淘金路線上,有數萬億商機在等著他們。因為市場普遍預期,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產業累計投資將超過3萬億。因此類似的“新能源”投資項目最近頻頻亮相。
記者注意到,不僅多家廈門光伏企業表態將擴大投資額,最近,更有廈門寰廷太陽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簽約入廈,其初期投資額高達500萬美元。而不少企業,更是處于一種“進入的還想擴大產能,沒進入的想方設法進入”的心態。
“民用”新能源
富豪也連連說用不起
產值超12億民用率幾乎為零
對于老百姓來說,新能源在廈門依舊陌生。
但事實上,除新加入者、擴大投資者外,廈門早有一批低調“潛伏”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廈門去年的光伏產業產值就超過12億元。
數據顯示,廈門的新能源領軍企業中,佳科太陽能2008年產值較上年增長近5倍,達到3.9億元;巨茂光電產值增幅也達45.15%,發展勢頭強勁。
當然,名氣最大的當屬三安光電,雖然該公司2008年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收入是3000多萬元。但在外界眼里,這家LED為主業的公司,靠其設在廠區的一巨大無比的聚光太陽能系統及若隱若現的太陽能電池策略就已獲投資者熱捧,股價更是從去年11月7日的5.89元飆升到36.30元,漲幅超過5倍。
“整體來看,廈門光伏企業主要分布在中下游。三安、乾照光電主要生產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封裝的企業主要有巨茂、冠宇、宏馬等;同時有一些企業如廈門冠宇科技有限公司從事PV-LED系統的研發工作”,陳敏偉是廈門科技局高新技術處的處長,對于廈門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現狀了如指掌。
按照他的說法,這12億產值中,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外銷,出口居多。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一些新規劃的片區,如新農村建設中的路燈、庭院燈,使用上一些太陽能燈外,廈門仍難以看到類似的新能源產品。
“就是出現這樣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政府的公共投資支持”,陳敏偉表示,廈門的太陽能產品(除了太陽能熱水器),主要用于航標燈、島外部分路燈、移動基站等,民用率幾乎為零。
超高額費用富豪也連說用不起
想“嘗鮮”的市民并非沒有。
孫閩兆透露,近日,廈門一富豪在聽說廈門一年日照時數就達2200-3000小時,適合使用太陽能后心血來潮,與該公司聯系,有意讓自家成為廈門首個新能源別墅。閩隆科工貿給這位富豪設計了一個方案,在這棟兩層別墅里,若只供日常的照明使用,需要安裝一個停車棚大小的太陽能聚光板,相關的蓄電設備約占半個房間的大小。
當然,嚇跑這位富豪的主要還是30多萬元的造價。
“就是30萬元存在銀行的利息,也夠我交電費了”,這位富豪撂下一句話,連連說用不起。
對此,廈門大學原化學系教授、浙江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陳體銜介紹說,若從短期投資來看,一只太陽能照明燈的市場價格常在幾千元,平均每度電的費用為十幾二十元,確實遠遠高于普通燈的價格。
在陳體銜看來,這確實非常“節能減排”,但在高額的費用面前,再有“環保意識”的人被嚇跑,也是常理。
若從整個太陽能行業來看,按照廈門市光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承柏的分析,以發1度電計算,用硅太陽能的成本是4元左右,煤電成本是0.3元左右,水電成本最低,為0.2元。相比之下,聚光太陽能成本高不可攀。
“短期投入高,但長期分攤下來,反而更合算”,孫閩兆給記者算了另一筆長期賬,以160盞路燈為例,若按正常鋪設路線費用,25年內約需投入633萬,但使用太陽能路燈,只需要80多萬。
打造百億產業鏈
政府仍將是長期“買單”者
記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紀90年代,廈門的不少企業就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能源產業中,后由于推廣進程緩慢,一些企業早已敗退,目前只有10多家太陽能光伏及配套企業堅持下來。
在新一股投資熱潮吹起時,不少業者、專家均表示亟待政府出臺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
“電腦剛發明時,一臺電腦裝滿一房間,老百姓當然不會用。但這是好東西,因此得先由政府買單,企業再用這些資金不斷讓電腦變小變便宜,之后讓老百姓都用得起。”陳體銜教授表示,中國要推廣新能源也只能先走政府先扶持這條道路。
陳敏偉說,現在歐美一些國家使用太陽能、風能已相當普遍,這主要得益于政府財政補貼,“政府給予很高的補貼,使得老百姓覺得用這樣的新能源,反而比較省錢,使用的意愿當然提高。”
但在國內,包括陳體銜、陳敏偉都覺得不適宜對民用補償,不僅價格昂貴,相關的新能源產業技術尚處于試驗、突破階段,只能在公共領域先“試用”,“可以說,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府都將是這些產品的主要買單者。”
據悉,廈門已被列為“十城萬盞”、“十城千輛”的新能源產品推廣城市。陳敏偉告訴記者,政府將出臺相關的政策進行扶持,并將首先用于公共領域,比如,價格昂貴的新能源汽車,只能先投放在公交領域。
陳敏偉透露,在公共領域,同等技術條件下,將優先使用本土企業的產品,這將給廈企帶來一些商機。
另據陳敏偉透露,廈門市正在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準備打造LED和太陽能光伏產業百億元產業集群,在公共領域實施新能源產品的資金扶持政策等,也在醞釀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以黨建工作新成效推進運輸安全生產
- 下一篇:惡劣天氣下大秦線運量再創新高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