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窩居”大學畢業生的出路在哪里?
2009/12/16 5:47: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窩居”大學畢業生的出路在哪里?考上名牌大學,曾是父母的驕傲,盼到大學畢業,曾是父母的希望。但畢業后一年多,因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像變了個人似的,3個月都不愿下一次樓,成天窩在家里,對著電腦過日子。強大的就業壓力把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物理專業的梁俊變成了“窩居型 ".
近年,不論來自高校統計的就業率有多高,也不論統計數據如何,現實的情況卻是明擺著。
有人曾總結了大學生逃避就業壓力的五種方式,即“留學型”:工作不好找,選擇出國留學;“升學型”:考研、讀博,借深造逃避就業壓力;“嫁人型”:一些女大學生因為就業難,選擇征婚、 嫁人;“考公型”:暫時不就業,潛心復習,選擇報考公務員;還有像梁俊一樣的“窩居型”:找不到工作,干脆呆在家里,無所事事。
但不論哪種類型,都是一種被動而無奈的選擇,畢竟能選擇出國留學的人微乎其微;考研、讀博之后還要面對就業壓力;征婚、嫁人也許因此荒廢了專業,貽誤了前程;報考公務員更是難上加難,“捧碗”者不過1% ,大部分人終究難逃“炮灰”的命運;最郁悶的莫過于窩在家里,因為總在家啃老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弄不好還會窩出什么事來。
有人說大學生就業難與“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有關,但筆者以為,主要原因還是與目前社會就業環境有關,一是社會分工不夠均衡,就業路子不夠寬泛;二是有些用人單位故意抬高就業門檻,甚至制造就業歧視,就像2009年冬季長三角聯合師資招聘會上,有些招聘單位竟然提出“沒有房產不予考慮”的苛刻條件。除此之外,大學生創業意識普遍欠缺,創業環境不夠寬松,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真的擔心在就業壓力之下,一些大學生還會被壓成什么模樣?而要想他們盡快恢復“原型”,提振就業信心,光靠艱難地自我救贖方式還不夠,還必依靠社會各界給予他們實實在在的幫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更新教育文化從作文課開始
- 下一篇:放寬戶籍限制教育可否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