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寬戶籍限制教育可否優先
2009/12/16 5:49: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放寬戶籍限制教育可否優先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這樣一條信息,“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解讀這一信息時表示,“城鎮戶籍是享受教育、醫療、廉租房等城鎮公共服務的前提。”馮飛從經濟與民生兩個角度肯定放寬戶籍限制的重要性,但筆者更為關心的是戶籍改革對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尤其是教育問題——受戶籍限制,很多居住于城市的外地戶籍人員子女,已經面對無學可上的窘局。
張某的孩子目前以借讀身份就讀于北京某小學,再有兩年就要升入初中,按照必須擁有3年高中學籍才能參加高考的規定,以及出于對兩地教育差距、高考錄取分數不等的考慮,很有可能在兩年后就要回老家山東就學,由此帶來的兩地分居等一系列問題,非常令人頭疼。但比筆者境況更為糟糕的是,身邊有借讀于北京學校的朋友的孩子,已經在京進行高中課業的學習,高考之日,也將是這些孩子成為“教育棄兒”之日,這樣的群體,在各大城市,并不是一個小數。
可以理解戶籍改革不能一步到位,由此帶來的就業、教育、醫療和住房等負擔,短時間內城市會難以承受。因此,放寬戶籍限制可否教育優先?
不管是“逐步放寬”還是“有條件地放寬”戶籍限制,只要有實質進展,都令人期待。怕就怕“放寬”成為一句空頭支票,甚至在“放寬”的大輿論環境下,還有一些地方逆風而行,提高戶籍門檻讓高考噩夢加劇,比如廣西就在2010年普通高考報名工作中設定了6年的戶口遷入年限和遷入地就學年限,這明顯違背3年高中學籍的規定,人為地將學生的高考資格拔高了一倍。
高考移民問題,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的規定,可以用國情所限來解釋,但作為人類社會最古老規則和理念之一的教育公平得不到尊重,又豈止是簡單一句國情所限能解釋得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窩居”大學畢業生的出路在哪里?
- 下一篇:中華價值觀的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