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鉻鹽價格繼續走高 行業成長較快
2010/1/28 19:35:3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鉻鹽價格繼續走高 行業成長較快2008年鉻鹽行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減產約30%,但2009年上半年市場開始恢復,下半年復蘇步伐加快,今年開年形勢進一步向好,價格回升速度較快。而鉻鹽行業能夠較快走出困境,是該行業多年來調整結構、創新技術、開拓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積累的結果。
國內市場日益擴大
鉻鹽是無機化工主要產品系列,廣泛應用于冶金、制革、顏料、染料、香料、造幣、醫藥、木材防腐等行業。鉻酸酐是紅礬鈉的主要消費用戶,而金屬表面處理又是鉻酸酐的主要消費用戶,占消費量的80%以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金屬制品的需求量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我國無機顏料氧化鉻綠生產發展較快,也促進了鉻酸酐消費的增長,鉻酸酐消費紅礬鈉的增長率一直維持在7%以上,到2009年產量達到了10萬噸。
天津化工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紀柱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鉻鹽產業得到高速發展,到2000年,以紅礬鈉計(下同)的鉻鹽年產量從1989年的5.8萬噸增至15萬噸,平均年遞增9%,一舉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鉻鹽產量最大的國家。此后,由于日本退出鉻鹽生產,英國、美國縮小鉻鹽生產規模,我國鉻鹽產量繼續快速增長,9年翻了一番多,平均年遞增長率10%。2009年產量達到35萬噸,約占全球產量的40%,一舉稱雄世界。
集約發展競爭力強
據紀柱介紹,為規范鉻鹽生產,早在1992年5月,由當時的化工部和國家環保局發布的《關于防治鉻化合物生產建設中環境污染的若干規定》中明確指出:鉻鹽行業要“逐步實現大型化、集中化、污染治理規范化”的指導意見。自該規定出臺以后,我國基本杜絕了新上鉻鹽項目,并逐步淘汰了生產能力不足1萬噸/年的小廠,成為我國控制產能過快增長的一個成功范例。據統計,截至2008年,我國鉻鹽生產廠家由原來的70余家縮減至14家(包括1家鐵合金廠),各廠的生產規模普遍提高,目前規模超過5萬噸/年的大廠已有2家,生產能力最大的鉻鹽企業四川安縣銀河建化集團年產量達到13萬噸,占據全國26%的市場份額。
普遍重視綜合利用
甘肅錦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我國十分重視鉻鹽的綜合利用。各鉻鹽廠早已不再排放鉻酸酐生產中副產的含六價鉻的硫酸氫鈉,而是普遍采用鉻酸鉻法或磷酸鹽沉淀法加以利用,回收的鉻酸鉻進一步用于制成堿式硫酸鉻。鉻酸鈉堿性液中和工序排出的含六價鉻的鋁泥,有的廠直接用于生產鉻鋁鞣革劑,如甘肅錦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則在回收鉻酸鈉后,制成生產金屬鋁用的原料氫氧化鋁。鉻鹽廠附近設維生素K3生產車間,使用紅礬鈉排出的廢渣大量用于生產鉻鞣革劑,從而明顯降低了維生素K3和鉻鞣革劑的生產成本。鉻酸鈉酸化制紅礬鈉副產品中含有六價鉻的芒硝,目前已有多家鉻鹽廠家自行用于生產硫化鈉,不僅消除了六價鉻的毒害,而且產出的硫化鈉質量優于天然硫酸鈉所制產品,無鈣焙燒鉻泥已用于生產含鉻生鐵。
技術含量不斷提高
記者從相關鉻鹽生產企業了解到,我國鉻鹽生產企業十分注重技術創新,競爭力明顯增強。一是新工藝得到應用。如鉻鐵礦無鈣焙燒工藝已分別于2004年和2007年在甘肅錦世化工公司、新疆沈宏化工公司和重慶民豐化工公司投入生產;鉻鐵礦鉀堿液相氧化法2008年在河南義馬通過驗收并產出氧化鉻產品;新疆沈宏化工公司開始鉻酸鈉-碳素鉻鐵聯產法工業規模試驗;碳素鉻鐵生產鉻酸鈉進而制成氧化鉻綠工藝已于2008年在天津致遠投產;傳統鉻酸鈉制紅礬鈉的硫酸酸化技術改用深度碳化-冷凍法正在開發中,由于不使用硫酸、不副產含鉻芒硝,而副產的碳酸氫鈉可循環利用,屬于減碳、節能、環境友好型工藝。二是新產品不斷涌現。濟南裕興和四川安縣均擁有利用減壓蒸發結晶或精制后結晶造粒生產晶體(粒狀)鉻酸酐的專利技術,后者的產品已投放市場;新疆沈宏自主開發的由鉻酸酐電解制得的高純(99.99%)金屬鉻近年已出口國外;四川安縣生產飼料添加劑用有機酸鉻已獲飼料生產許可證并生產多年;黃石振華公司發明了納米氧化鉻的制造技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