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多晶硅行業身陷大而不強的窘境
2010/2/4 12:27: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內多晶硅行業身陷大而不強的窘境近年來國內多晶硅行業興起投資熱潮,規模極速擴張。這一行業存在產能虛擬過剩、產品質量不穩、成本居高待下的三大尷尬局面,身陷大而不強的窘境。
一:建成產能過剩產品產量不足
2006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對多晶硅的投資逐步升溫,截至目前已建成產能接近5萬噸。然而,受建成產能難以達產、成本過高和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困擾,多晶硅建成產能與合格產量出現巨大反差,全行業出現“產能虛擬過剩”。目前我國已宣布投產的多晶硅千噸級以上大型項目主要有:江蘇中能18000噸產能、江西賽維5000噸產能、洛陽中硅3000噸產能、青海亞洲硅業1000噸產能、揚州順大1500噸產能、寧夏陽光1500噸產能、河北英利3000噸產能、浙江中寧硅業1500噸產能、上述項目的累計產能已達到47500噸。與此同時,內蒙古、四川、河南、云南等20多個省區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規劃建設規模逾10萬噸。
二:質量不穩定下游企業偏好進口料
產品純度與穩定性是多晶硅最重要的質量指標。當前,我國多晶硅行業存在產品純度不足及質量不夠穩定兩大問題。因存在產品質量問題,下游企業能夠認可的國產多晶硅料在實際產量的基礎上還需再打折扣。日前公司使用進口多晶硅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國內多晶硅料純度不足。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純度要求達到6N(99.999%),而一些國內中小型生產廠 家 的 產 品 純 度 只 有4至5 N(99.9%)此外,國內新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對產品純度的穩定性控制不足,有些企業的大部分產品雖能達到純度要求,但不同批次產品間純度不夠穩定,在調試生產期的產品也往往質量不穩定。德國瓦克、美國ME M C等歐美老牌多晶硅生產商提供的多晶硅在這方面明顯優于國內企業。據了解,影響多晶硅純度的主要因素有生產原料三氯氫硅的純度以及生產過程中對管道和還原爐等反應容器中雜質的控制。一方面,我國多晶硅生產線在建設技術水平和裝備質量控制上還存在問題;另一方面,我國建成的“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產線還缺乏穩定長周期運行的管理經驗和人才儲備。
三:價格危局已現成本競爭力亟待提高
自2008年10月以來,國際多晶硅價格從400多美元/公斤瘋狂跳水至當前的約60美元/公斤,且還在下降。當前的多晶硅價格已突破國內少數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今年全行業恐將陷入價格困境。當前,我國多晶硅行業大型企業的成本約為35美元/公斤-50美元/公斤,少數中小企業的成本高達70美元/公斤-80美元/公斤。國內企業的成本劣勢主要是“一低兩高”造成的,即原料利用率過低、生產能耗過高、設備折舊費過高。目前,國內僅少數企業掌握“改良西門子法”閉環生產工藝,且耗能高于國外。同時,在多晶硅大型節能還原爐及控制系統等關鍵設備上還需高價引進國外產品。“打造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晶硅行業,一方面需要多晶硅生產企業加速對整體制備工藝的掌握,另一方面工信部、科技部等應引導裝備制造業加強對多晶硅生產設備的研發、制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有色金屬巨頭進軍鉛鋅不被看好
- 下一篇:我國氟硅行業開始復蘇 產業調整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