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我國煤化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
2010/10/21 10:26: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0年我國煤化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先有神華、中煤、兗礦、伊泰等行業內的排頭兵布陣,后有中石油、中石化、大唐等跨行業能源巨頭直追。如今,連從IT起家的聯想控股也把目光投向了煤化工領域。煤化工投資,何以愈演愈烈?
9月12日,山東棗莊市政府與聯想控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想控股將投資180億元在該地建設百萬噸烯烴及精細化工基地。
根據協議,今后5年內,聯想控股將依托棗莊的煤炭資源和現有的化工等產業基礎,分兩期投資180億元。一期(2010-2013年)計劃投資70億至80億元,將形成煤炭制甲醇、甲醇制烯烴、烯烴下游延伸加工完整的煤化工產業鏈;二期(2013-2015年)計劃投資超過100億元,將擴大甲醇和烯烴產能,并與鹽化工、生物化工相結合,發展下游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聯想控股還表示,將在棗莊建立一家煤化工工程技術中心。
去年5月,國家將新型煤化工5類示范工程列入《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此后新型煤化工一直被炒得火熱,各地政府及企業對該產業的投資熱情高漲,但如此大手筆而且又是來自民營企業的非相關產業投資,還是讓人不得不對這個產業的吸金能力刮目相看。
“發燙”的煤化工
9月12日,聯想控股與山東棗莊市簽約的當天,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柳傳志表示:“聯想視化工尤其是煤化工為重點投資方向,并已開始進行廣泛深入地調研和戰略性布局,將陸續開始密集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聯想控股2009年的綜合營業收入為1063.75億元,與各大煤企相比,僅次于神華集團,目前涉及IT、投資、地產等三大行業。聯想控股的這一記“非相關產業”重拳出擊,驚動了業內的投資人士和數家媒體。“從今天早上開始,我們就一直在接電話。”14日,聯想控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15日,聯想控股副總裁兼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表示,聯想控股將圍繞現代服務業、農業和精細化工領域打造新主業。
對于聯想旗幟鮮明的一系列非相關多元化投資,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的就是為聯想控股帶來收益,“我們只看財務回報”。
這是煤化工產業在近年來引入各路能源企業的巨資之后,第一次從非能源行業的民企腰包中掏得數百億元埋單。煤化工投資,炙手可熱之勢絕倫。
在西部煤炭供給區的晉陜蒙寧紛紛預熱煤化工產業“十二五”規劃吸金之時,東部煤炭調入區的東北、華東等也不甘落后,紛紛亮出自己曾是國家計劃構建的“七大煤化工產業區之一”的家底進行招商引資。在黑龍江,魯能、中化、中煤、中電投、中國航天等先后奔赴當地投資煤化工。在山東,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已擁有以煤化工為主的各類企業180余家,其中總投資超過30億元的企業有5家,共完成投資170億元。
“聚利”的煤化工
正如劉二海所言,聯想投資非相關多元化產業,看中的是其“財務回報”。在聯想180億元的投資協議中,一期投資在2013年底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00億元,二期投資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
再翻一翻各地的煤化工產業規劃賬本,不難發現也是“利”字當頭。
貴州省煤化工發展中長期規劃指出,大力發展煤化工將成為貴州今后工業發展的最大投資方向之一和最重要支柱型經濟產業之一。到2020年,貴州省將建成14個煤化工重點項目,三大煤化工基地,規劃總投資1230.6億,預計建成后年銷售收入為714.7億元,年利稅約為290.2億元,年利潤約為215.8億元。
在各大煤化工項目的規劃上,直接經濟利益正成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競相追逐的首要動力,“煤化工產業利潤可觀”似乎也成了既定事實。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情況是,傳統煤化工中焦炭、電石等項目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30%,新型煤化工項目是否“掙錢”還不得而知。
不論是伊泰的間接煤制油,還是神華的直接煤制油,亦或包頭的煤制烯烴,通遼的煤制乙二醇,至今尚無一家可以拿出足夠的運行數據來驗證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性。
“目前處于微利狀態。” 8月,在首屆中國國際煤化工大會上,伊泰的負責人這樣說。
更令人憂慮的是,不少規劃了煤化工項目的企業只看到國家鼓勵發展煤化工的積極政策,卻不重視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只顧宣傳煤化工的良好前景,卻有意淡化工藝上的高能耗現狀;只算項目的經濟效益賬,卻不考慮如何減少碳排放。
“現有的一些技術路線,既不節能也不低碳,卻名利雙收。”國家化工生產力促進中心總工程師方德巍在與記者交流時直言不諱地表示,“長此以往,新型煤化工很難過得了低碳這道‘坎’,這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將造成國家巨額的投資損失和資源浪費,是大不利。”
業內擔憂,聯想控股作為一個示范項目外的企業,如此大手筆地涉足其中,似乎在預示著新型煤化工正大步流星地朝著產業化的方向邁進,而事實上謀布局、圈資源才是聯想最關注的。
這種顧慮并非空穴來風。記者日前親眼目睹在內蒙古的一家企業以配套其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為由,公然索要新的探礦權,對去年3月國土資源部下發的《關于繼續暫停受理煤炭探礦權申請的通知》置若罔聞。
數度“被降溫”的煤化工
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熱忱度相比,中央對煤化工的熱度要低得多。
2008年8月,煤制油項目的地方審批權被直接收歸中央。2009年,《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指出要穩步開展現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設,今后三年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現代煤化工試點項目。單純擴大產能的傳統煤化工項目三番五次遭到明令禁止,年產60萬噸以上的煤制烯烴項目也需得到中央批準。2010年6月,煤制天然氣的地方審批權也直接被收歸中央。
與中央一再緊收的態度截然不同,地方上項目的積極性一路水漲船高。
煤制油一經叫停,煤制天然氣就遍地開花。近兩年,有據可查的項目大約有30個,有的提出已經奠基,有的提出已經選好場地,有的提出已經簽署戰略協議。但是,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的只有3個:大唐克旗、大唐阜新和內蒙古匯能,甚至連神華鄂爾多斯、慶華伊犁、中電投與新汶伊犁項目等都未到審批階段。
在煤制天然氣也被剎車之后,煤制烯烴便大有取代之勢。僅6月以來,新曝光的煤制烯烴規劃就有10個,其中企業包括中石化、山西焦煤、晉城煤業、伊敏煤電、上海華誼、聯想控股和法國道達爾等。
6月初,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稱,“十二五”煤化工的政策導向是限制。8月25日,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透露,“十二五”期間煤化工行業將嚴格行業準入,加快結構調整,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區發展煤化工,在煤炭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適度發展煤化工。
而8月底,內蒙古一位相關官員卻說:“目前,國家煤化工政策一直從嚴管理,我們希望不要一刀切,給內蒙古更多的權限,因地而異,增加新型煤化工項目的審批力度。”
這種上下有別的態度,預示著煤化工投資的未來戰場,或將依舊硝煙彌漫,充滿變數。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