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2010/11/4 10:32: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最新發布《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第一部分
2009—2010全球葡萄酒行業年度數據
2009—2010年度全球葡萄酒行業增速已經趨緩,所有的目光開始聚焦中國,中國葡萄酒行業已經進入下一個黃金十年。其中,國產酒產銷量繼續大幅攀升,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持續加強。另一方面,進口酒的經營態勢喜人,具體表現為進口酒運營者及品牌數量大幅增多,進口酒領軍品牌已建立起優勢。
2009年,全球葡萄酒產量為2680萬噸。其中,法國葡萄酒增產9%,達457萬噸,意大利葡萄酒減產3%,為455萬噸,西班牙葡萄酒減產6%,為342萬千升。
2009年,我國白酒產量706.9萬噸,啤酒產量4236萬噸,葡萄酒產量96萬噸,產量比例分別為11.8%、86.6%和1.6%。雖然葡萄酒占比的基數低,但是未來增長空間巨大,而且我國葡萄酒產量連續七年來一直保持了18.8%的復合增長率。同時,葡萄酒行業的整體利益空間仍然巨大,百元產值實現利潤繼續保持飲料酒各行業的最高水平。
2009年度,中國進口葡萄酒產業聯盟共收錄中國(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專門從事進口葡萄酒,經銷與流動業務的企業達到24137家,其中主要從事法國葡萄酒經營活動的,約占總數的73%。估計全行業共有上述企業約30000家。
2009年度,中國進口葡萄酒產業聯盟共收錄中國大陸葡萄酒市場在售的進口品牌達1386個(注:同一品牌所售的不同年份及不同系列葡萄酒均歸為一個品牌統計),其中上海為全國進口葡萄酒品牌最多市場,其次為北京和廣州。
據不完全統計與測算,經海關入關到達終端零售的進口葡萄酒,其渠道分銷環節平均約為4.6次,分銷周期約為7個月。除此,葡萄酒分銷具有明顯區域性特征,入關地點所屬省份多為該酒的主要銷售區域。
國內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約600家,前10家占有61.8%的市場份額,生產和銷售繼續向大型骨干企業集中。從地域上看,傳統生產省份優勢依然明顯,山東、吉林、河北等占據了大半河山。一些葡萄酒新興省份產量也得到了迅猛增長,使行業產量進一步高增長的局面得到支撐,但這些省份的產量增長優勢目前還難以轉化成價值增長優勢,普遍缺少具有價值優勢品牌的支撐,在生產規模迅速崛起的同時,產值提升明顯滯后。
一、糖酒會國際化程度空前提高
自2009年春交會開始,全國糖酒會主辦單位根據中國酒類市場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進口酒消費不斷升溫的特點,開創性地設置了葡萄酒及國際烈酒館,并連續組織了“國際葡萄酒巔峰挑戰賽”、“葡萄酒知識大講堂”等活動。糖酒會的國際化程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各項服務措施逐步與國際接軌。以今年春交會為例,總共有20多個國家的酒類企業參展,葡萄酒及國際烈酒館的面積比上屆擴大70%。糖酒會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除了參展客商踴躍,國際頂級酒類展覽組織VINEXPO也積極與糖酒會主辦方接洽,希望尋求宣傳推廣等方面的合作。國際化,成為有著83屆歷史的糖酒會前進的方向,并在摧生國際化的大舞臺。
二、供應鏈平臺風起云涌
信息的不對稱,專業技能和經驗的缺乏,一直是制約傳統酒商發展的瓶頸。2009-2010年度,一批有創造力的企業,開始摸索向經銷商降低門檻、專業運營進口酒的新商業模式。“直接簽約酒莊,拿下總代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打起了供應鏈的牌,即通過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形成一個進口葡萄酒供應、采購、交易的平臺,同時也為進口葡萄酒的運輸、清關、保稅物流、倉儲配送、結算等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三、列級酒莊代理權大熱
通過掌握上游核心資源,進而掌握進口酒在市場上的主動權,這是多數進口酒商的共識。但是由于名莊酒的稀缺性特點,加上無總代理的發售方式,列級莊就成為了眾多國內酒商競爭的焦點。目前,列級莊的爭奪還在繼續,并將更為激烈。
四、山葡萄酒回歸市場
盡管尚在蟄伏期,但山葡萄酒巨頭企業們都在積蓄著力量。2009—2010年度,尤其令人關注的是,通天酒業在香港上市募集了5.1億港幣的資金,打破了山葡萄酒沉悶的局面。山葡萄酒不僅代表著一種口感、一個葡萄酒品類、一個產區,更代表著一段歷史,代表著中國獨有的民族化產品特性。通天葡萄酒上市的意義重大,也昭示著一個山葡萄酒新時代的拐點已經來臨。
五、國產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在葡萄酒市場全面升溫的大背景下,國產葡萄酒領軍企業各顯神通,通過“事件營銷”、規模擴張、強強聯合等手段,促進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長城牽手世博會,成為繼奧運會之后,唯一獲邀參與兩大最具規模盛會的葡萄酒品牌,對提升中國葡萄酒行業整體素質及壯大高端勢力,起到極大的示范作用。張裕通過國際酒莊聯盟的形式,打造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其在世界葡萄酒業的地位。王朝通過與強勢資本結盟,不僅共同打造酒窖、酒堡與全新的產品,標志著王朝公司整合資源的戰略已清晰顯現。
六、“葡萄酒+商業地產模式”漸熱
將葡萄酒展示與銷售,同商業地產項目開發相結合,已成為一種新的行業推廣與發展模式。2009年9月,青島紅酒坊正式開街,改造一新的紅酒街連同近20家酒莊以及葡萄酒博物館一起亮相。青島紅酒坊已被授予中國(青島)國際葡萄酒街的榮譽稱號,成為國內首條獲此殊榮的紅酒特色街。此后,國內已有許多的“酒城”、“酒街”、“葡萄酒文化產業中心”正在醞釀籌劃當中。上海第一酒市、深圳歐景城、廣州太谷倉是其中代表。
七、進口酒骨干企業市場份額擴大
進口葡萄酒市場急速升溫,將國際的葡萄酒文化傳播進來,有助于我國國內葡萄酒消費走向成熟。同時,隨著國際知名酒企戰略重心的轉移,其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國內葡萄酒市場的品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以法國知名品牌Castel為例,從2008年的550萬瓶,再到2009年的1400萬瓶的銷售額,兩倍年增幅,無可置疑的確立起了Castel在進口酒市場上強勢品牌的形象,龐大與專業的運營商群體,也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有了充分擴展市場份額的實力。
八、 現象:波爾多期酒、現貨連創新高
本年度,波爾多期酒在國內市場的局面已經接近沸騰。今年6月,波爾多5大名莊之一的拉菲,推出了其2009年波爾多期酒價格:450歐元/瓶, 比經典年份2005年期酒價格(300歐元)高出50%。面對高價,下單的波爾多酒商們依舊趨之若鶩,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中國市場對名莊酒巨大的需求。“只要頂級酒”,這是中國市場的一致呼聲,和期酒價遙相呼應的是,名莊酒的現貨價格也在大幅度攀升。
九、資本強力布局精品酒莊
國際資本開始加速布局中國精品酒莊,預示著葡萄酒企業自建終端與市場扁平化管理的行業趨勢。2009-2010年度,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從懷來到昌黎、蓬萊,從境外的羅斯柴爾德、施華諾世奇家族再到國內的中糧、張裕、華澤,包括保樂力加收購賀蘭山酒廠,臺塑集團選擇迦南酒莊進而控股中法莊園,以及軒尼詩與小金莊園的合作舉措,代表了當前國際資本立足于酒莊的耐心,以及知名酒企憑借品質和特色求市場生存的發展戰略。
十、二三線城市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
由于國內一線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二、三線市場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各路酒商都會逐步將銷售重心下沉,從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內地輻射進行滲透和“圈地”。而且隨著今后進口葡萄酒市場份額的提高,走細分化、專業化運作是必然之路。一線城市的競爭格局一相對穩定,在政策引導、用工成本等因素的作用下,產業集群和葡萄酒消費往二、三線市場轉移和擴散已經是一個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0年前三季度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9%
- 下一篇:農產品價格普漲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