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底,我國粗鋼產量達到6.27億噸
2011/6/20 14:20: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0年底,我國粗鋼產量達到6.27億噸中鋼協首席分析師李世俊是在資訊機構“鋼之家”主辦的“第七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作上述表示的。他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粗鋼產量年均增速從“十五”期間的22.6%降至12%左右。到2010年底,我國粗鋼產量達到6.27億噸,創歷史新高,而銷售利潤率由“十五”末期的8%以上降至不足3%,在工業行業中墊底。
這種“一高一低”的情況,迫使鋼鐵工業作出重大調整。調整的主要方向,就是“產量少一點,效益好一點”。調整的動力主要有二:一是GDP“三駕馬車”中投資、出口和消費的比重調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是要減少對投資、出口的依賴,而更多地轉向消費驅動,這對鋼鐵消費會起到制約作用。“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的一項研究,在投資拉動的產業中,鋼鐵排第二(僅次于建筑業)。在出口拉動的產業中,鋼鐵排第七。而在消費拉動的產業中,前十名沒有鋼鐵。”
二是單位用鋼的減量化趨勢。出于節能環保的要求,鋼材的高效利用將成為重要選擇。在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汽車用鋼。李世俊指出,我國自主品牌轎車重量較合資品牌高8%~10%,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我國汽車業高強鋼使用比例較低,只有約21%,而發達國家普遍達到40%~50%。
在告別單純的產量擴張后,鋼鐵企業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環境?“差異化競爭將是重要策略。”李世俊指出,一是技術的差異化,做別人不易復制的高附加值產品,寶鋼2010年實現129億元凈利潤的主要抓手,就是在國內獨樹一幟的超高強汽車板。二是區域的差異化。“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提出了“主體功能區”的概念,將不同區域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各類區域承擔的任務不一樣,用鋼強度也不一樣,企業需要區別對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