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2011年全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增長17%
2011/8/2 10:49:1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預計2011年全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增長17%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依然十分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下階段要堅持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不動搖,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繼續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宏觀調控的首要位置,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進一步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GDP:
上半年完成2044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連續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基本穩定在9.5%-10%之間。
一季度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700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02178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86581億元,增長9.2%。從環比看,二季度增長2.2%.
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47.5%,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53.2%,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負0.7%,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點數分別是4.6、5.1和負0.1個百分點。
2、財政政策: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房地產投資增速較快。
1、1-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124567億元,同比增長25.6%。連續四個季度增速穩定在2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速:2、3、4、5、6月份1.56%、0.75%、2.41%、0.17、-1.04%.
2、1-5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79005億元,同步增長6.3%,較上月加快7.4個百分點。 1-6月份112166億元,同步增長14.9%。平穩加快。
3、1-6月份中央項目投資7360億元,同比增長-3.8%,但地方項目投資117207億元,增長28.1%。地方“十二五”項目加快上馬。
4、1-6月份民間投資的增長速度是33.8%,大幅高于全國固定資產平均增速,說明市場自主投資增長速率比較快。繼續加快。
影響投資主要因素:
1、連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等效果顯現,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尤其是信貸 不斷趨緊,制約投資。
2、民間信貸成本不斷攀升給民間投資構成壓力,中小企業融資更難。
3、企業效益指標逐步回落,影響企業自籌資金能力。
4、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和地方政府融資能力不足。
5、房地產銷售額下降,商品房開發增速放緩。
6、煤電油氣運供應緊張,投資品價格上漲,影響或抑制投資。
7、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和淘汰落后產能,將制約投資。
3、貨幣政策:國家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6月份CPI 繼續上漲,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消除。融資難度大。
就業穩定增加:上半年就業的指標持續改善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比上年同期增加500多萬,二季度外出農民工比一季度的基礎上繼續增加400多萬。
增長質量較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27.9%.
實體經濟運行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四個季度穩定在14%左右。
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連續四個季度增速穩定在17%左右。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6月為50.9%,低于上月1.1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落,為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但仍連續二十八個月位于臨界點——50%以上的擴張區間,顯示出中國制造業總體仍在增長,但增速逐月放緩的跡象。
總體判斷: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比較強勁,經濟增速快速回落的風險比較小。
4、產業政策: 科技進步、自主創新,實現發展方式轉變。
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家發改委2011月27日第9號令第48項公布: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鼓勵類”產品:
大型施工機械整機10項:30噸以上液壓挖掘機、6米及以上全斷面掘進機、320馬力及以上履帶推土機、6噸及以上裝載機、600噸及以上架橋設備含架橋機、運梁車、提梁機、400噸及以上履帶起重機、100噸及以上全地面起重機、鉆孔100毫米以上鑿巖臺車、400千瓦及以上砼冷熱再生設備、1米寬及以上銑刨機;
關鍵零部件9項:動力換擋變速箱、濕式驅動橋、回轉支承、液力變矩器、為電動叉車配套的電機、電控、壓力25兆帕以上液壓馬達、泵、控制閥 ㈡、主要市場需求分析
1、城鎮化率
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之間城鎮化率增長是最快速的。
預計2010-2015年我國城市化率分別為47.7%、48.8%、49.9%、51.1%、52.3%和53.5%。根據數量回歸方程測算,由于城市化率的提高,將帶動2010-2015年新增投資量分別為6774.8億元、9120億元、11542.8億元、16022.5億元、20544億元和26602億元。2010-2015年累計帶動新增投資額達到90606億元。
德國、英國為88%,美國、加拿大、日本均為79%,城鎮化率最高的新加破、香港特別行政區等為100%.
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房價、地價、能源資源、勞動力成本等不斷的上漲,阻礙了城鎮化率的快速增長。每年平均增加一個百分點是比較實際的。就這一個百分點,將增加人均GDP 4.5%,帶動工程機械發展是驚人的。
2、基礎設施建設
①鐵路建設
鐵道部2008年10月調整了2004年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鐵路建設投資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鐵路運營規模將在現在基礎上再增長50%左右。其中2010年至2015年,新線投產達到2.6萬公里,其中客運專線9200公里。到2015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1萬公里以上,其中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將達到1.3萬公里,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50%以上,建成新客站800多座。
據中國工程機械品牌網了解,到2020年我國鐵路網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km以上。按人均計算為9cm,是美國目前人均鐵路90cm的十分之一。應該說差距很大,鐵路建設還大有希望。
據了解今年的鐵路建設投資雖達不到前兩年的水平,但仍有7000億元的大規模投入量。
②公路建設
“十一五”前四年,全社會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93億元,年均增長16%超過“九五”和“十五”投資總和。截至去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38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5萬公里,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36.9萬公里,路網密度達到40.22公里/百平方公里。“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提前建成,“西部八條省際通道”基本貫通。去年到8月底止全社會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7489.5萬元其中公路建設6702萬元,同比增長18.2%,其中東、中、西部分別完成2753.3萬元、1886.2萬元、28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2%、22.3%、30.9%.
今年的投資大約在1萬億元,主要用于公路建設,特別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農村公路建設以及國省干線公路擴容。
盡管近幾年來,新建公路工程如火如荼,但與美國相比差距甚遠,到2008年末我國百平方公里有公路密度為38.9公里,而美國為67.5公里幾乎相差一倍。
③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目前在國內40多座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經有30多座城市開展了城市快速軌道的建設或建設前期工作。國務院批準22座大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方案,至2016年我國將新建軌道交通線路89條,總建設里程為2500公里,總投資8820億元。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市場。
④機場建設
根據國務院2007年批準的《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到2020年,我國民航運輸機場總數將達到244個,新增機場97個,形成北方、華北、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區域機場群。2010-2020年我國在建和待建的機場共計有78個,其中在建機場16個,待建機場62個。
初步匡算,需要靜態投資4500億元。上述機場建成后,到2020年全國80%以上的縣級行政單元,能夠在地面交通100km或1.5小時車程內享受到航空服務,所服務區域的人口數量占全國總人口的82%.
⑤火電、電網、水電、水利建設
調整電力結構,發展綠色、環保、可再生能源。
發改委最接近審批一批上大壓小火電、電網項目,以快速緩解電力供應矛盾。
今年1月29日發布了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提高水利建設資金在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完善水利建設基金,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今后十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根據規劃到到2015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7100萬kw,占電力總裝機容量28.6%,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2800萬kw,占電力總裝機容量30%以上。
風電方面,09年起力爭十年時間在甘肅、內蒙、河北和江蘇建成幾個千萬kw級的風電基地。到2020年風電裝機有望達到1億kw.
國家能源局編制的2011-2020年規劃累計直接投資5萬億元,每年平均投資1萬億元。規劃期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3、房地產。
房地產開發投資是拉動工程機械不可或缺的力量。
從國際經驗看,未來五年我國居民的住房消費有很大空間,住宅產業仍處于較快發展時期。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住宅需求與人均GDP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一個國家人均GDP在1000-4000美元時,房地產進入高速發展期;當人均GDP進入4000-8000美元時,房地產進入穩定快速增長期。
從國際上住宅水平和恩格爾系數的關系看,當恩格爾系數在40%時,其住房消費在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在15%-20%之間。1990-2009年的19年間,我國城鎮壓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已經從54.2%下降到36.5%,而住房消費比重剛剛超過10%,從國際平均水平要低5到10個百分點,因此城鎮居民用于住房消費的支出有較大增長空間。
從住宅水平和住宅需求的關系看,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在人均住房達到30-35平方米之前,會保持比較旺盛的住房需求,之后需求趨于減慢。近20年來,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年均增長3.94%,2007年已經達到28平方米,2010年預計已達30平米左右,預計未來5年內城鎮居民人均住宅面積的增長將有所減慢。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未來五年人均住房面積每年將遞增2%左右,到2015年達到33.7平方米,城鎮人口將達到7.14億人,新增住房總量達10.18億平方米。
今年要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改造各類棚戶區住房1000萬套,比2010年的580萬套增長72.4%,目標投資1.3億元。目前完成50%以上,11月底前開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