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及前景分析
2011/12/8 16:01: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及前景分析多項措施助整車開拓市場
政策利好,對市場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有關專家指出,《通知》中首次將工作落實到試點政府的主要領導,建立責任制,并朝著“務實”的方向發展,解決了政策執行不力的問題,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知》主要著重于創造更好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氛圍,要求試點城市積極研究針對新能源汽車落實免除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臺停車費、電價、道路通行費等扶持政策,廣泛調動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購買、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共有25個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其中北京、上海等5個試點城市已經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實行了重點補貼,最高金額可達12萬元。此外,以北京為例,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型還可免除搖號限制。
記者了解到,比亞迪的E6先行者在深圳售價為36.98萬元,同時各項政策補貼12萬元,因此車主實際的購買價不含稅費為24.98萬元。隨車還附送一個10萬千瓦的充電柜,六小時以內就可完全充滿電,充電柜可隨車安裝。
“為了增加吸引力,我們和南方電網合作推出0.249元/千瓦時的優惠充電價格。E6先行者百公里耗電19.5千瓦時,如果晚上充電,那么百公里花費為4.86元。燃油車若是以百公里耗油8升,每升7.5元計算,需要花費60元。比亞迪去年推出的E6出租車,雖然初期花費較高,但算下來一年大概可以節約使用費7.1萬元,因此非常受歡迎。”比亞迪的工作人員還透露,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現在就開E6先行者上下班。
此外,《通知》還要求提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生產品質,抓住試點有利時機,加快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進,增強上下游配套能力,完善售后服務;努力提高產品水平和市場份額,盡快降低生產成本,加快產業化和市場化;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加強相關技術人員培訓,合理布局服務網絡,信守產品保修等售后服務承諾。
上下游產業鏈獲機遇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相關的細分行業中,有專家認為,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行業將首先受益,在各自產業鏈深度和技術儲備上擁有明顯優勢的龍頭企業將獲得先機。
對于下游的配套充電市場來說,《通知》要求制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個人新能源汽車用戶在其住宅小區停車位或工作場所停車位配套建設充電樁,該類充電樁與新能源車輛的配比不得低于1∶1;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提供充電設施建設服務;此外,在政府機關和商場、醫院等公共場所及社會公共停車場,適當設置專用停車位并配套充電樁;同時,城市要調配資源建設少而精且覆蓋示范運行區域的快速充電網絡。
據了解,國家電網將在27個省區市建75座充電站和6000多個充電樁;到2016年,將建立400座電動汽車充電站;2016年至2020年將建立1萬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國家電網對充電站的建設也增強了市場對充電站市場后期走勢的信心。
《通知》在廢舊電池回收方面,也確立了規章制度,特別要求整車或電池租賃企業要建立動力電池回收處理體系,落實動力電池回收責任,制定相關的回收服務承諾,建立相應的處理能力。這也將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逐漸成型。
鋰電池市場前景并非坦途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關鍵核心環節,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電池發展的態勢直接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前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目前來看,動力電池行業的市場前景并非坦途。
從股市的板塊走勢中,可以看出端倪。《通知》的發布,立即引起鋰電池板塊的上漲,但是事隔幾天之后,板塊卻大幅調整,未能維持上漲的勢頭。業內專家表示,鋰電池板塊每一輪的股市上漲行情幾乎都伴隨著利好消息的出臺。這些政策對鋰電池板塊形成的長期利好不可忽視,但鋰電池目前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安全性是目前鋰電池技術中比較難解決的問題,續航里程和充電等也都普遍存在問題,總體而言,鋰電池的產業化之路還很遙遠。
在實際應用方面,稍微現實一點的是混合動力汽車,但距離純電動的差距還很大。另外,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車能否順利進入市場被消費者接納,價格是很關鍵的問題,即使在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及維護成本仍高于常規能源汽車。
然而,盡管存在著技術不成熟、產業化道路漫長、盈利不佳等諸多問題,還是不斷有公司進軍鋰電池行業。
“不少企業投身鋰電池業務,無疑是看準了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了政策支持,未來新能源汽車一定會上量,就將會對鋰電池產生巨大的需求。到那時企業能否掌握成熟的技術與充足產能將決定其在業內的地位。現在最主要就要看誰的技術先進,以及在不盈利的時候誰能撐得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1年12月包鋼稀土全面復產
- 下一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10年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