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10年飛速發展
2011/12/8 16:04: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10年飛速發展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集成電路、軟件、移動通信、新型元器件、數字視聽、計算機等產品技術領域均取得較大突破。通用CPU等一批中、高端芯片研發成功并投入生產,集成電路設計水平突破65nm,“909”升級改造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文Linux、國產中間件、財務及企業管理軟件、殺毒軟件相繼開發成功,廣泛應用于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第三代移動通信、數字集群通信、光通信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標準成為三大國際主流標準之一,其演進技術成為4G國際候選標準。光電子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開發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已可生產光纖預制棒、液晶面板、有機發光二極管、太陽能多晶硅等較高附加值產品。AVS、DRA等自主音視頻標準已成為國家標準,并實現相關應用;一批數字電視相關產品、標準進入商用化階段,專用芯片配套能力增強。“天河”、“曙光”的計算能力已步入世界前列,深騰等高性能服務器打破了國外封鎖,路由器交換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研發取得明顯進展。標準和知識產權戰略有力推進,形成了TD-LTE、AVS、DRA、DTMB、WAPI、閃聯等一批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依托的技術標準。
企業實力顯著增強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以百強企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步提升。2010年電子信息百強入圍底線為19億元,比2001年的7.08億元提高了2.7倍。華為、聯想、海爾3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2001年到2010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合計主營業務收入由4980億元增長到1535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由252億元增長到952億元,百強企業以不到全行業0.5%的數量比重,創造了全行業1/4的銷售收入、1/3以上的利潤和1/2以上的稅收。百強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技術水平大幅提升。2010年百強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合計達73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4.8%。
經驗 走出去成效顯著
充分利用了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迅速做大規模的重要途徑。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外資企業加快來華投資步伐。美國《財富》評選的“世界500強”中90%以上的IT企業均已進入中國,《商業周刊》評選的“全球IT百強”基本均已在華投資。外資企業正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拉動因素。2010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三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72.4%,實現利稅占比53.7%。同時,外商投資項目技術引進產生技術外溢效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水平。
促進了產品出口。加工貿易占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的比重較大。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創造了較好的國際貿易環境,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勢突出。2001~2010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額由650.2億美元增至5912億美元,年均增速27.8%,如果拋開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以2008年的出口金額計算,則年均增速達34.7%。
推動了企業“走出去”。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實現了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電子信息產業國際化程度,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目前,以電子百強企業為代表的骨干企業“走出去”戰略成效顯著,多家企業出口和海外經營收入占比超過一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在全球產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突出。華為、中興已經步入全球電信設備提供商的一線陣營,營業收入規模分別排名世界第二和第四;聯想與NEC合資后在全球PC市場份額中排名上升至第三;海爾、海信、TCL在世界家電領域的地位日益突顯,部分產品份額躍居世界前五;聯創與亞信合并后,成為國內全球第二大電信BSS/OSS業務/運營支持系統企業;京東方、同方、廣州無線電、海康威視在液晶面板、安檢系統、ATM機、視頻監測系統等產量均進入世界前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