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高端醫療設備銷售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
2013/5/2 10:57: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國內高端醫療設備銷售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雖然我國中低端醫療設備占有大量的市場份額而并且性價比優勢較為明顯,但現階段我國企業在對外競爭中尚未完全掌握議價權,而且部分企業短視也將影響整個行業的收益水平,從而導致企業后續研發資金短缺,自我輸血和造血能力將因利潤不高而葬送中低端市場未來發展的前景。
而對此,國內唯一CT制造者——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醫療卻另有思考。“夯實基層市場,不斷提升高端市場占有率是東軟醫療發展策略之一”,該公司總裁江根苗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
東軟醫療從1997年開始,創新研制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CT、磁共振、數字X線機、彩超、實驗室自動化、放射治療設備以及核醫學成像設備等系列產品,能夠提供覆蓋診斷影像、常規檢查、腫瘤三大領域的全面醫學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的單層、雙層及16層螺旋CT等設備已在全國各市、縣的人民醫院普遍裝機應用。而隨著公司首臺國產64層螺旋CT高端設備的發布上市,宣告中國CT從此邁向國際主流競爭行列,東軟醫療在大型三甲醫院也擁有越來越多的裝機客戶。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國內許多城市的三甲醫院中,大部分高端醫療器械仍然被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的進口產品占據。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什么國外的高端產品好賣?
蔡天智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坦言,像西門子等國外高端醫療設備有多年的品牌積淀,一方面國內大型三甲醫院已形成固定的使用習慣,另一方面高端設備的采購數量也成為其能否獲評三甲醫院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
本刊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有些醫院通過天價采購高端進口設備而獲得大量回扣,讓某些既得利益者通過采購國外設備中飽私囊。另一方面,某些醫院的院長可以通過采購國外設備而在外國權威醫療期刊發表署名文章,從而提高個人聲望。
但是,一些三甲醫院采購國外高端醫療設備也是多層面考慮的結果。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教授郭樹彬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由于三甲醫院承擔著解決疑難危重癥的重大責任,因此對設備性能要求必須嚴格把關。在某些高端醫療設備的技術水平上,國內產品和國外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在保證醫療質量安全的情況下去看醫療成本,不應該片面的去看待這一問題。
國際化布局
由于政策、利益、技術、觀念等方面因素制約,高端國產醫療設備似乎并沒有成為高端用戶眼中的“香餑餑”,但這并不意味著醫療設備國產化之路走不通。在我國一些醫療細分行業的領頭羊企業里,他們的產品也在源源不斷的銷往國外。
首臺國產CT的發源地——東軟醫療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國內唯一可以生產高端CT的企業,東軟醫療始終將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相結合,堅持高速健康成長的發展戰略。1998年,東軟醫療成功研發并推出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CT,使中國成為全球少數幾個能夠生產CT的國家。2009年推出PET,同年又推出NeuViz16多層螺旋CT,2012年更發布高端產品NeuViz64多層螺旋CT。15年來,東軟醫療始終致力于CT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而事實上,早在十幾年前,東軟醫療的CT產品已經出口海外,挺進國際市場。
據悉,目前東軟醫療獲得了包括已經在美國、中東、秘魯等地設有子公司,在越南設有辦事處,所生產的產品目前已銷往中國32個省、市、自治區,同時在美國、意大利、俄羅斯、巴西、葡萄牙、阿根廷、印度,以及東歐、中東、非洲等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設備安裝,為全球5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醫療設備產品與服務。江根苗坦言,國際化布局為東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一個產品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價值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好的銷路。東軟的設備也不例外。“我們發現醫療設備越來越走向數字化,更多的軟件在這種設備里面起到關鍵作用。而這個方面正好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也就是我們可以用這個優勢和傳統的老牌競爭對手進行較量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江根苗表示,東軟醫療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了可以將國產化設備價值最大化的方法。
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的成功不僅需要核心技術,還需要在生產方式、管理機制和品牌打造等全方位的創新。“虛擬制造”這種生產方式就是東軟醫療取得突破搶占國際市場的另一個高明之處。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通過實地參觀發現,在東軟醫療的裝配車間,看不到機器轟鳴的場面,也沒有車、鉗、洗、刨、磨這樣一些生產的工序。他們采用的是一種被稱為“虛擬制造的生產方式”,也就是說產品的研發、系統的設計以及產品的銷售和服務是由企業自主完成的,而大型裝備的其它部件卻采用全球采購的方式來進行。
與傳統的低附加值加工的“中國制造”不同,東軟“虛擬制造”更多地體現為商業和生產模式的創新和核心價值的創造。
立足“中國制造”
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2年醫療器械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去年部分國內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對進口依賴度已出現緩慢下降趨勢,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在高端產品領域的競爭力正在加強。
如果要成功實現高端醫療設備“中國造”,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魏來表示,我國醫療設備制造企業主攻中低端市場并不意味著放棄高端市場,然而高端市場代表著技術密集、工藝精湛等特點,這就需要更為寬松的研發環境和充裕的資金支持。國家政策可以從財政補貼、豐富融資渠道等方面可為企業給予支持。
在郭樹彬看來,醫療設備國產化是大勢所趨。他表示,國產化之路要選對方向。比如,適合于家庭應用的小型呼吸機和透析機可以去發展。高精尖設備要發展,全民普遍應用設備也要發展。至于國產醫療設備要多久才能實圍,這要看國家和企業的投入力度,而不能只是停留在“喊口號”階段。
尚普咨詢醫藥行業分析師指出,促進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屬于今年兩會醫藥界關注的熱點話題,未來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建設,大力改變和調整原有醫療器械配置原則是一個必然趨勢。此外,衛生部也表示未來在醫療設備采購上會逐漸向國產醫療器械設備傾斜。所以,盡管在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并購熱潮不減的環境下,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面臨巨大壓力,但是政策的逐漸偏向也將為國內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我國的醫療器械企業很多,但是規模普遍較小;產品集中度高,利潤率和增長率較高的產品的市場份額較小。由此來看,技術優勢仍然是搶占市場的關鍵因素。所以,突破技術壁壘是國內醫療設備制造企業的首要任務。
“高端核心技術我國企業尚未完全掌握,還處于摸索研發階段,相關制約我們的是軟件編程、材料處理手段、精密制造能力。”蔡天智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我國醫療技術的“瓶頸”所在。隨著政策的偏向,國家將會有更很多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到醫療產業,技術壁壘可能將逐漸被突破。
“科技專項資金還應大量投入,引導部分有能力的企業參與研發及后續跟進工作。”蔡天智在研發資金投入方面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國產醫療設備還要5年~10年的路要走。雖然國內設備性價比高,但降低價格后,獲得的利潤就相應變少,從而導致企業沒有多余的資金投入到科研和售后服務中。
在醫療設備售后支持方面,雖然我國企業整體做得不錯,但仍有一些企業在這面亟待加強。北京電力醫院急診內科醫生謝文麗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該科室幾乎全部采購國外的醫療設備。談及原因,她表示,雖然醫院也很想采購國內設備,但由于一些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的不到位甚至不作為,使他們心灰意冷。
也許,只有當國內大部分企業可以及時提供全方位醫療解決方案時,國產醫療設備才能登上與國外產品同臺競技的平臺。
業內普遍認為,對國產醫療設備的政策性支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稅收方面。以前為保障民生醫療,大量進口國外先進設備并且關稅較低,今后可適當提高進口關稅。第二,在采購招投標方面要加強管理,讓優秀的國產產品脫穎而出。第三,國家要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醫療產業新產品研發投入力度以及對國內設備出口的扶持力度。
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企業在改進應用技術、工藝設計、生產鏈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備了一定能力,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內企業科技創新基礎尚屬薄弱,企業在增強技術創新、實現自我轉型過程中必須從全球產業鏈的加工組裝環節向研發和設計環節轉型,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
盡管現階段國內多數醫療設備企業仍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但如能統籌運用全球創新資源,在傳統生產成本優勢不斷削弱的情況下,進一步堅持自主開展工藝流程、組織管理、商業模式等多種形式的創新,才能加快形成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優勢。
在國外高端醫療設備搶灘登陸國內的嚴峻形勢下,樹品牌、轉觀念、強技術以及政策扶持是醫療設備國產化成功的關鍵。只有當國內設備擁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效應、核心技術競爭力以及在用戶醫療觀念逐漸轉變的情況下,國產醫療設備才能順勢突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