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5年我國城鎮商品住房總存量將超過320億平方米
2013/9/23 10:41: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未來5年我國城鎮商品住房總存量將超過320億平方米中國會不會發生大規模系統性金融危機?這是國內外人士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很難達成一致結論的復雜問題。數據來源不同,統計口徑不同,觀察視角不同,分析方法不同,乃至個人情緒態度(悲觀或樂觀)不同,都會導致互不相同甚至相反的結論。
危機派的六大理由
有人一直警告中國將爆發大規模系統性金融危機。他們提出六大理由:其一,過去數年來尤其是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體系(包括家庭、企業和政府)總負債規模和總負債與GDP之比均大幅快速上升。依照某種經濟學理論和某些國家的歷史經驗,經濟體系債務總規模和債務比率大幅上升往往會釀成系統性金融危機,“去杠桿化”或“去債務化”本身就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經常會伴隨企業和銀行破產。然而,債務率或杠桿率究竟達到多高就會發生危機?債務率或杠桿率究竟維持哪個水平才算安全?卻沒有邏輯一致的答案。
其二,中國經濟體系三大類債務里,市場人士尤其擔憂非金融企業的高負債率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規模。他們認為我國非金融企業債務規模和負債率,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負債率和償債能力均跨越國際公認的危險水平,債務危機和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恐難避免。
其三,中國商業銀行收入和利潤高速增長難以為繼,隨著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商業銀行收入和利潤增速必然大幅下降,不良貸款則會大幅上升,商業銀行收入利潤下降、不良貸款急劇增加和資本金不足,爆發流動性危機或支付危機的可能性不容低估。有人認為,今年6月我國商業銀行發生流動性事件,可能是未來大規模流動性危機的預演。
其四,近年來中國影子銀行業務快速增長。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影子銀行業務過度膨脹,往往會演變成某種形式的“龐氏騙局”,最終導致大規模違約、壞賬和金融機構相互拖欠,釀成系統性金融危機。
其五,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狂飆必然逆轉。房地產市場已經存在嚴重泡沫,泡沫必然破滅,泡沫破滅將導致債務拖欠、負資產、賤價拋售和銀行壞賬,這就是典型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所誘發的金融危機。
其六,隨著美聯儲決定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國際資金或投機熱錢開始撤離新興市場,極可能觸發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危機、債務危機、流動性危機、銀行危機和金融危機。近期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等國家匯率急劇貶值、股市下跌、利率飆升、外匯儲備快速下降、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就是嚴重的危機信號,預示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必然導致新興市場國家劇烈的金融動蕩和金融危機。中國亦是新興市場國家,恐怕難以獨善其身。
本文即針對上述六個問題展開深入剖析,以判斷中國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系統性金融危機。
負債總規模本身不是問題
根據央行和銀監會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經濟體系負債總規模約為105萬億,與GDP之比約為200%。我們分別從債權人和債務人角度來計算債務總規模。
從債權人角度計算,我國債務總規模=全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債權人所持中央政府債券余額+債權人所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債權人所持非金融公司債券余額=72.9萬億+15萬億+16萬億+1萬億=104.9萬億。
從債務人角度看,我國債務總規模=非金融公司負債總額+家庭個人負債總額+中央政府負債總額+地方政府負債總額=(非金融企業銀行貸款余額+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債務+其他渠道負債)+家庭負債總額+中央政府負債總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地方政府債券余額+信托公司給地方政府貸款+其他)=64.4萬億+11萬億+15萬億+16萬億=106.4萬億。債務規模與GDP之比亦大約為200%。
嚴格講,從債權人和債務人角度估算的結果應該絕對相等。然而由于統計口徑不同,誤差在所難免。
其他機構的估算與上述計算大體相當。譬如英國《金融時報》對中國債務規模的估算結果是:中國家庭、企業和政府三者債務總額之和與GDP之比從2008年的130%增長到目前的200%。其中銀行貸款和公司債券總額與GDP之比達到150%,影子銀行與GDP之比達到50%。經濟體系債務總規模與GDP之比急劇上升主要發生在2008年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之后。
華盛頓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家庭債務總額約為15萬億,政府債務總額約為30萬億,非金融公司債務總額約為60萬億,三者之和約為105萬億,與GDP之比為200%。
結果基本一致:(1)我國負債總規模約為105萬億,與GDP之比為200%。其中非金融公司負債約為64萬億,中央政府負債約為15萬億,地方政府負債約為16萬億,家庭個人負債11萬億。(2)負債總規模劇增主要源自2008年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之后。
那么,債務規模達到GDP200%以上是否就會爆發金融危機或債務危機?債務危機爆發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債務人償債能力急劇下降導致大規模違約;二是債務人償債能力下降和違約風險上升導致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債務人無力借新還舊,被迫拋售資產,資產價值大幅縮水,誘發金融危機。
筆者認為,根據上述兩個機制,我國債務與GDP之比超過200%,本身并不會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其一,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負債水平相比,我國債務總規模和債務率不算高。其二,盡管我國家庭債務總額占GDP比重從2003年的16%上升到2012年的31%。占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003年的26%上升到2012年的52%,然而該比例不僅遠低于許多發達國家,而且遠遠低于亞洲其他國家:泰國(近80%)、韓國(76%)和亞洲平均水平(扣除日本)53%。我國家庭債務絕大部分是住房按揭貸款,按揭貸款首付比例平均超過20%,按揭貸款一直是商業銀行質量最好的資產,加上我國居民儲蓄非常高(近44萬億),即使考慮房地產價格下降因素,亦不會出現美國式的“次貸危機”。當然,部分地區和家庭會出現違約、按揭斷供和負資產,這是正常現象,不能算系統性金融危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