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我國維生素行業外貿出現負增長
2013/11/27 10:52: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前三季度我國維生素行業外貿出現負增長近兩年,我國維生素行業在歐美市場經濟復蘇不振、國內產能嚴重過剩兩大因素的制約下,產品出口遭遇困境。今年前三季度表現尤為明顯,出口增速已經出現負增長,所有維生素類細分品種的出口價格同比均出現了顯著下跌,行業前景堪憂。
價跌多超一成
根據榮嫡提供的具體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維生素C(VC)的出口呈現量價齊跌的態勢,出口數量為5.41萬噸,同比下降4%,出口價格為3.3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3.39%。根據前三季度月度數據,VC的出口價格環比有所攀升,但是出口量自今年3月份以來一直萎縮,未出現放量,市場行情不太理想。
而維生素E的出口呈現量升價減的態勢,出口數量為3.35萬噸,同比增加12%,出口價格為14.49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9.3%,降幅明顯。該品種的國內主要出口企業有浙江醫藥、新和成、西南合成,這三家企業出口的維生素E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5%。
維生素A的出口呈現量升價減的態勢,出口數量為2511噸,同比增長17%,增幅明顯,出口價格為20.86美元/公斤,同比降8%。該品種的國內主要出口企業有新和成、浙江醫藥、金達威,這三家出口的維A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目前我國維A具有成本優勢,市場份額有逐步擴大的趨勢。
而維生素B族產品中,出口量最大的泛酸鈣前三季度出口呈現量升價減的態勢,出口數量為8185噸,同比增13%,出口價格為7.63美元/公斤,同比降3.32%,相比維生素類其他品種,降幅略少。國內泛酸鈣最大的出口企業是鑫富藥業,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首位,市場份額超過40%。
維生素B6前三季度的出口表現也不理想,表現為量平價跌,出口數量是3430噸,同比略微下降0.51%,出口價格22.6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7%。其前三季度月度數據和維C類似,價格環比略有攀升,但是出口量沒有明顯放量。該品種的國內主要出口企業是浙江天新藥業,全球市場份額超70%,擁有絕對話語權。
維生素B1前三季度的出口也呈現量升價減的態勢,出口數量4453.27噸,同比增15%,出口價格為17.5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29%,降幅較高。目前國內維生素B1市場呈現兄弟科技、湖北華中藥業、江西天新藥業三家企業寡頭壟斷的局面,合計占國際市場份額70%。
維生素B2三季度出口呈量增價跌的態勢,出口數量為1624噸,同比增37%,出口價格為27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0%左右。主要出口企業是湖北廣濟藥業、內蒙古赤峰制藥。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沈賢姬表示,VC現在的價格每公斤不到3.5美元,以往最高能達到10美元/公斤;VE現在每公斤不足15美元,以往能達到近20美元/公斤。“這樣的降幅實在讓人不寒而栗。”沈賢姬認為,企業跟風大規模重復投產造成了產量大幅上升、價格持續走跌的局面。
或將維持低位
在榮嫡看來,前三季度我國維生素行業外貿具有三大特點。首先是低價競爭嚴重。前三季度,所有維生素細分品種的出口價格均同比下降,部分品種如維生素B1的價格降幅高達29%。
其次,我國維生素行業對主流市場的出口依賴度偏高。從區域來看,我國維生素產品出口市場主要以歐洲、亞洲、北美洲為主,這三大區域的出口數量占出口總量比例高達88%,市場依賴度高。從出口國家來看,前三季度我國維生素類產品共出口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前10大出口目的國占比量已經達到74%,市場集中度比較高。
第三,產業集中度較高。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經營維生素類產品的出口企業共有698家,數量較多,但是前10大維生素出口企業占據了外貿市場的半壁江山,出口額達到總出口額的52%,大部分維生素細分品種的國內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3~5家。
對于維生素行業出口遇冷的原因,榮嫡分析道,目前維生素主要出口的歐美市場經濟復蘇不振,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國外客戶在減少對維生素庫存和采購量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產品價格,導致維生素競爭加劇而被迫降價。在國內方面,行業矛盾更加突出,我國維生素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明顯,但是缺乏優勢品種,企業的國際話語權不足,并且國內多數維生素品種產能嚴重過剩,導致企業之間低價競銷,企業重復投入擴產的現象愈演愈烈。此外,原材料、能源、人力等成本的上升,也極大地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
據預測,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維生素類產品的出口行情目前仍未明顯企穩,短期來看,產品仍將維持價格低位震蕩的走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