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及組件進出口總額158.8億美元
2014/3/13 11:29: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3年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及組件進出口總額158.8億美元2013年全年,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及組件進出口總額158.8億美元,同比下降28.15%。其中出口額122.9億美元,同比下降18.03%,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7.73%,出口價格同比下降30.38%;進口額35.9億美元,同比增長27.66%,進口數量同比增長29.88%,進口價格同比下降1.71%。
受貿易摩擦影響,我對歐盟市場出口大幅下降;亞洲市場出口繼續增強,成為我國光伏出口最大市場;非洲成為我國出口光伏產品增長最快市場。
2013年,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及組件對歐洲出口額為37.2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61.98%,占比為30.26%,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僅占我國出口1/3左右;我對亞洲市場出口55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24.32%,占我出口全世界份額44.78%,成為繼歐洲市場后我國光伏電池第一大出口市場。
我對非洲國家出口額為5.66億美元,連續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387.08%,成為我太陽能光伏電池出口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我國光伏對非援助項目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帶動產品出口的作用。
從貿易方式結構分析,加工貿易占據主導地位。2013年,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加工貿易出口額為65.54億美元,出口占比53.33%,同比下降22.73%;一般貿易出口額為50.42億美元,占比41.03%,同比下降17.09%。
光伏電池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3年全球光伏組件產量約40GW,同比增長9%,其中全球主要組件生產國如歐洲、日本和美國的組件產量分別為3.5、2.8和1.2GW,我國光伏組件產量約為26GW,同比增長13%,連續7年居全球首位。2013年全球光伏組件總需求約35GW,比2012年增長約15%;而與此同時,2013年全球光伏組件總產能僅比2012年增長不到2%。
展望2014年,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呈現增長勢頭,全年將達到43GW。我國光伏組件有望超過28GW,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輔材、第三方電池片漲價,以及國外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將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部分閑置產能相繼啟動,產業也將承受供需壓力。
市場產能過剩,供需失衡,國外市場依存度高,貿易方式需要轉變,行業標準有待提高。光伏市場產能過剩,供需失衡,行業整體利潤下降,企業面臨破產危險。近年我國光伏電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達2吉瓦下稱GW,占全球產量的36.7%;2009年突破4GW,占全球總產量的40%;2010年約8GW,占全球產量的50%,居世界首位;2011年達到20GW,約占全球產量的65%;2012年,光伏電池組件出貨量約23GW,但產值同比將大幅下降。
企業負債率畸高,資金鏈面臨短缺風險。由于需求無力、庫存積壓、經營性現金流銳減,再加上投資基金和銀行對光伏熱情的消退,多數光伏企業正面臨資金鏈條緊繃甚至斷裂的風險。
70%以上太陽能電池產品依賴出口,國外市場依存度過高,國內光伏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我國70%以上太陽能電池產品用于出口,國外市場依存度仍然過高。
行業標準有待規范,行業自律有待提高。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上海和江西。2013年有出口實際業績的光伏電池企業420家,產能過剩明顯,容易形成國內企業競價銷售,因此亟須規范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太陽能行業的進出口行為。
我國光伏外貿企業遭遇外貿困境。近三年,美國、歐盟、印度頻繁對我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11年10月,美國對我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我清潔能源產品在國外遭受的第一起貿易救濟調查;2012年9月6日,歐盟對我國出口的太陽能組件、電池及硅片進行反傾銷調查,印度也已經正式對我太陽能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2014年1月2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以下稱“雙反”調查,同時對來自臺灣地區的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2011年美對華光伏電池“雙反”調查后再次由SolarWorld公司挑起的第二輪“雙反”調查。
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受到歐債危機、主要出口市場補貼削減等國際因素影響較大,出口需求明顯下滑。自2008年爆發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國際市場需求一直低迷。近年來全球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全球經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前景令人堪憂。我太陽能出口企業對國際市場依存度較高,受世界經濟不振影響較大。此外,主要出口市場補貼削減、市場匯率波動,也將對企業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出口市場從歐美向亞非市場轉移,應謹防日本等新興市場對我光伏產品貿易調查苗頭。從2012年至今,我國光伏產品相繼遭到美國、歐盟和印度市場的“雙反”貿易調查,傳統市場份額銳減。與此同時,日本、烏克蘭、澳大利亞以及非洲等市場成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新興市場。
穩定出口擴大內需
通過貿易救濟、開拓新興市場等方式保持出口穩定增長。按照我國規劃,預計我國仍有大量光伏產品需出口國際市場,因此穩定出口是重中之重。一是統一積極應對國外貿易救濟調查。充分發揮商務部、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商協會及應訴企業的“四級聯動”機制,通過法律抗辯、政府交涉、業界合作等方法,繼續積極應對國外貿易救濟調查;二是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隨著新興國家的迅速跟進,新能源市場已呈現多元化趨勢。建議通過對外援助項目,支持我國光伏企業拓展新興市場;我駐外使領館、商協會等應密切關注國外政策和市場競爭環境動向,挖掘新興市場發展機遇;有關機構積極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金融、信保等多方面支持。
設立國家級光伏檢驗檢測實驗室和光伏認證中心,推動出口產品強制認證和國際互認,引導出口產品進一步提高技術和研發水平。建議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設立專門的光伏產業貿易促進中心,推動出口光伏產品研發,提升產品技術水平;重視對光伏行業進口關鍵裝備、專用材料的分析和研制研發,提升我光伏行業的自主權和競爭力;組織會員企業建立獨立的國家級光伏檢驗檢測實驗室和光伏認證中心,提供國際一流檢測水平和相關綠色認證,配合商務部規范出口秩序管理,推動我國光伏綠色認證國際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
2012年,國家發布了《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將2015年光伏裝機目標定為20GW;工信部、能源局、國家電網等多部門正聯動研究制定促進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的相關措施。相關政府、商協會應該抓緊落實國家出臺的相關措施,啟動國內市場,以彌補海外市場需求萎縮帶來的需求不足。此外,還需要為企業尋找國內合作項目,如在流通業領域建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等,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機電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 張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