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變革驅動 汽車零部件行業海外并購風起云涌
2014/9/1 15:04:4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技術變革驅動 汽車零部件行業海外并購風起云涌2014年堪稱全球零部件行業的“并購年”,行業內的并購重組暗濤涌動。僅上半年,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就有三十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傳出收購或擬收購的新聞,如大陸欲斥19億美元收購Veyance公司,采埃孚擬以120億美元收購美國天合,江森自控收購空氣配送產品供應商等,從這些并購案中發現,汽車電子、排放、汽車互聯、新能源成為此輪收購中的熱點,其中,來自中國零部件企業的收購也有6樁,占了將近五分之一。對節能、環保、汽車智能化以及安全技術的日益重視,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的新潮流。這同樣體現在了今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的并購案上:三星SDI將斥33億美元收購第一毛織,鞏固其在汽車鋰電池領域的業務。TE將斥17億美元收購傳感器制造商精量電子……今年10多樁并購案集中在汽車電子、新能源、排放技術領域。技術變革成為引領此輪并購的主要驅動力。
4月,美國動力供應商博格華納宣布,完成了對于德國Gustav Wahler GmbH公司的收購。Wahler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生產廢氣再循環產品EGR的公司,客戶包括戴姆勒、大眾、寶馬及通用汽車。博格華納方面稱,收購將強化博格華納在燃油經濟性、排放領域的市場地位。此外,偉世通收購庫博標準的熱管理與排放產品系列,大陸收購吉凱恩所持的依米泰克公司50%股權,收購的焦點也都是集中在汽車排放技術領域。
今年以來,涉及到汽車電子領域的收購案已有3樁,分別是偉世通收購江森自控汽車電子業務,沃達豐借收購意大利Cobra公司進軍汽車電子,TE收購傳感器制造商精量電子。其中,值得關注的是,TE斥資17億美元收購精量電子。
作為全球頂尖的傳感器制造商之一,精量電子的傳感器產品可以覆蓋到剎車系統的壓力傳感器、用于液體品質監測的液體特性傳感器、用于發動機控制的濕度和溫度傳感器,以及用于電子輔助制動系統的傾角傳感器等各個領域,TE收購精量電子,對于其進一步提升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競爭實力意義重大。
跨界收購漸成全球零部件行業流行趨勢
在應對新能源汽車、車聯網的浪潮中,跨界收購成了很多傳統零部件企業進入新領域的便捷途徑。比如,吉凱恩斥資800萬英鎊收購威廉姆斯混合動力業務部;日本電氣公司1億美元收購A123能源解決方案業務等。
而江森自控、大陸集團等綜合性零部件巨頭,則審時度勢,在不斷地剝離傳統、低端零部件業務,強化核心業務競爭力的同時,從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考量,開始拓展非汽車領域的收購。上半年,江森自控出資16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一家空氣配送技術公司,作為其在建筑領域拓展的重要一步,而與此同時,江森自控不斷剝離汽車電子、內飾件等汽車零部件業務。大陸集團則欲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Veyance公司,拓展其在汽車行業以外的業務。
也有一些非汽車領域的企業,看好汽車零部件領域。英國沃達豐集團擬通過收購意大利Cobra公司進軍汽車電子,是更典型的跨界收購案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流動通訊網絡公司之一,沃達豐顯然在進入汽車電子、車聯網領域都有豐富的資源、技術優勢。而其擬收購的Cobra公司產品,主要涉及到用于汽車及保險行業的汽車安全、遠程通信以及車輛追蹤,客戶資源主要集中在雷諾、豐田和法拉利等車企和部分保險公司。看好汽車零部件領域的不止沃達豐一家,今年,俄羅斯石油通過收購倍耐力13%的股權,進入汽車輪胎領域。
傳統業務領域整合仍然是主流
汽車行業的技術變革是引發很多企業并購的重要原因,為了追隨新能源汽車、車聯網技術的發展,很多傳統零部件企業借助資本力量進入這些全新的領域。因此,今年全球的汽車零部件行業中也出現了很多“跨界”收購的案例。不過中國零部件行業中發生的并購案例,仍然主要集中在傳統業務整合和市場規模提升上。這或許也客觀反映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現狀。
今年上半年,中國零部件企業參與的國際收購有4樁,分別是中國首創資本擬以9.2億元收購捷豹路虎供應商Sertec,均勝子公司普瑞收購組裝線開發商IMA,株洲時代新材收購采埃孚旗下金屬橡膠業務,融實國際收購北美汽車塑料油箱企業。這些并購案例涉及的領域包括沖壓件、排氣管飾件、線纜產品、鑄鐵氣缸件、安全氣囊、座椅安全帶及方向盤、汽車減震、油箱等。其中,中國南車旗下的株洲時代新材收購的采埃孚旗下的金屬橡膠產品業務單元,是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歐洲最大的收購項目,此次交易涉及的核心資產為汽車減振系統的著名品牌、全球年銷售額約7億歐元。不過從這些收購中可以看出,基于企業原有業務的拓展和補充,仍是本土零部件企業并購的主流思路。
而華域汽車控股子公司擬收購南汽模,玉柴買斷卡特彼勒所持玉柴再制造公司49%股權,則更是基于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單從收購本身而言并無太多新意。最近,華域汽車又傳出收購德國KSPG集團子公司50%股權的消息。據悉,華域汽車將借此次收購提升其在發動機缸體、車身結構件等零部件輕量化應用技術,拓展汽車鑄鋁的全球業務,這樣的收購也仍然屬于傳統業務的整合。
金融資本在并購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上半年的6樁企業收購中,可以看到很多私募資金、投資公司已經成為零部件并購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如,今年3月,業內傳出來擬購英國零部件制造商Sertec的首創資本,便是一家剛剛在香港成立的投資公司,據了解,該公司主要向工業設備和生物科技行業投資,注冊資金8億美元。中國最大的油箱生產商亞普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方,收購加拿大ABC集團的油箱子公司及其美國田納西州Gallatin工廠的所有股份,也是通過其海外投資和融資平臺融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完成的。
同樣今年4月,中國私募股權公司方源資本傳出要接近收購百利得汽車安全系統公司KeySafetySystemes的消息,方源資本總部設在上海,旗下管理資產大約為24億美元,如果此次成功收購百利得,其將成為該公司首次投資總部設在美國的企業。
再算上去年春暉資本通過基金公司收購比利時邦奇自動變速器企業,萬得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引入國內某私募資金做股東等,可以發現這些背景各異的金融資本在汽車行業中表現越來越活躍。不過,相信這些企業并不打算真正介入被收購企業的運營,而更多的是為了對收購的企業重新整合包裝,便于再次打包出售。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信息更為靈通、國際并購經驗更豐富的金融資本,未來將在推動本土零部件與國際零部件企業間的并購、合資合作中發揮重要影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