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購物中心2014年進入調整年 40家已經或計劃升級
2014/12/25 15:45: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RET睿意德分析指出,2014年,上海購物中心進入調整年,已開業的112家購物中心,40家已經或計劃升級;大型高端餐飲開始撤離購物中心,中小型大眾餐飲取而代之RET睿意德分析指出,2014年,上海購物中心進入調整年,已開業的112家購物中心,40家已經或計劃升級;大型高端餐飲開始撤離購物中心,中小型大眾餐飲取而代之;上海是中國最“甜”的城市,也是買手店最活躍的城市,在上海的購物中心中,參與性、戲劇性、儀式感正在逐漸加強;23個新興板塊中,浦東邊郊發展潛力最大,寶山、青浦緊隨其后,他們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徐家匯”;隨著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業務備案制,多元化的金融手段將為商業地產提供新的融資渠道和退出機制,中國商業地產金融驅動的模式將在未來兩到三年成為主流。
市場趨勢
——RET睿意德策略顧問部總經理陳麗琳
上海購物中心進入調整年。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統計,在上海112家已開業的購物中心中,2014-2015年已經或計劃改造的項目達40家,占全市比重的35.7%。40家調整的購物中心中,48%是都市型購物中心,37%是區域型,15%是社區型。港匯廣場、美羅城、正大廣場、來福士等知名購物中心2014年都在進行大面積的改造升級,調整引入檔次更高的品牌或者具有特色的設計師集合店,改造動線、車庫,引進劇院、美術館特色業態等。
誰是下一個“徐家匯”?1988年以前的徐家匯地處市郊結合部,商業并不發達,但隨著上海城市版圖的擴大,人口外遷、軌交建成,逐漸成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誰是下一個城市發展中順勢而起的“徐家匯”?這一直是上海商業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通過今年的商用土地成交占比、人口與地鐵規劃數量、商用土地成交樓面地價等因素綜合分析發現,擁有自貿區、迪斯尼等發展利好因素的浦東邊郊發展潛力最大,因寶鋼逐步撤離產生大量待盤活商用土地的寶山,以及受大虹橋輻射的青浦緊隨其后,他們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徐家匯”。
中國商業地產開發驅動模式發生質變。圍繞著人、錢、地三大資源,中國商業地產開發經歷三輪基本驅動。最初,開發商占主導地位,尋找成本低的土地和資本,組建合適團隊;此后,模式更迭到以土地為基本驅動,開發商、資本方、運營團隊專業分工各司其職,職業經理人開始顯現價值。現在,以金融為驅動的模式正在顯現,商業銀行、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投資信托市場不斷豐富著商業地產的融資方式。未來兩到三年,金融驅動模式將成為主流,萬科“輕資產”模式和“凱德模式”將逐漸增多。
移動購物時代到來。消費者正在回歸實體店。根據埃森哲調研數據,相比2013年,今年消費者線下消費意愿上升8%,而線上消費意愿相應下降8%,且通過手機購物的中國消費者數量是英美國家的兩倍。手機移動端改變了消費模式,增加了消費者出現在實體店里的幾率。實體商店意識到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的區別,并希望借助移動力量持續接觸消費者以實現持續性的銷售。因此包括中糧、萬達、華潤、銀泰、王府井百貨在內的開發商和零售商都在2014年實現跨界合作,開展多種途徑的O2O嘗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