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港口運輸生產情況及展望分析
2014/12/29 15:14: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道路上,我們送走了2014年,迎來了新的2015年,在即將過去一年里,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下,但依舊能保持中高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告別“高增長”,港口進入換檔期
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道路上,我們送走了2014年,迎來了新的2015年,在即將過去一年里,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下,但依舊能保持中高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為7.4%,全年增長7.5%左右的目標基本可達到。盡管如此,但經濟下行的壓力依舊存在,特別是第三季GDP已下降到7.3%。作為經濟晴雨表著稱的港口運輸生產,伴隨宏觀經濟發展相應波動,但總體增長仍比較平穩,各項主要運輸生產指標符合預期,其主要特點如下:
內需提振有限,吞吐量溫和增長
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至11月份,規模以上港口(以下簡稱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02.3億噸,同比增長4.8%,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了4.6個百分點,而且與宏觀經濟GDP7.5的增速相差甚遠,其折射出,隨著宏觀經濟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陣痛”,港口運輸生產將告別“高增長”,從而開始進入“溫和增長期”,這在今年的港口運輸生產中已開始顯現。今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增速為5.2%,已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4.9個百分點,但進入下半年,降幅開始擴大,7月份,吞吐量增速一度下降到1.8%,處于金融危機來最低增速,9月份盡管小幅回升,但仍維持在3.2%的低水平,前三季度吞吐量增速為4.5%,較去年同期的10.3%增速相差甚遠。進入第四季隨著國家“穩增長”再加碼,一批重大基建項目落地,需求開始放量,港口吞吐量快速反彈,10月份吞吐量增速回升到5.2%,11月份繼續保持強勁,增速達到5.9%,初步擺脫了前期過度下滑態勢,盡管如此,但全年增速仍較去年同期回落4.6個百分點,全年吞吐量增速呈現“V”型走勢。
2014年吞吐量增長的動力主要仍來自于外貿吞吐量,其1-11月增速達到6.1%,高出整體吞吐量增速的1.3個百分點,但在第四季增速已明顯放緩,對吞吐量的拉動效應開始減弱。而內貿吞吐量走勢正好與其相反,7月份已降至1%的低位,但以后逐月反彈,至11月內貿吞吐量強勁回升到9.1%,最后反超外貿,成為下半年整體吞吐量反彈的主要動力,但全年內貿吞吐量增速仍低于外貿,其增速為4.2%。
從1-10月份吞吐量前五位的貨種來看,與電力、房地產相關貨物吞吐量表現欠佳,其中礦建材料吞吐量為-2.2%,而第一大貨種煤炭增長也僅2%,鋼材增長2.2%,石油、天然氣增長也不高為3.5%。而受進口鐵礦石價格優勢利好,金屬礦石依舊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達到8.3%。
受制于內貿下滑,2014年內河吞吐量已經開始進入“低速”,1-11月,內河港口完成31.6億噸,同比增長2.9%,而沿海港口完成70.6億噸,同比增長5.7%;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9%,較去年的7.5%大幅下降了3.6個百分點,其中火力發電更是呈現負的0.3%。用電量下降的背后是工業生產活動減少,以前依賴高耗能、低成本環保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受到制約。國家將主要通過鼓勵科技創新、新能源、高端制造業、信息化來提升經濟質量,提高第三產業對GDP的拉動,對傳統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受到一定限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港口作為物流鏈的主要對象是初級產品及工業原料,必然受到牽連,伴隨大宗商品的需求降溫,以及港口吞吐量體量已非常龐大,明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但也不會大起大落,“穩中趨緩”是大趨勢。
增速高位回落,外貿吞吐量調整尚未結束
盡管今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滑,原油、鐵礦石、煤炭價格已下降了三至四成,有些甚至跌去一半,但由于國內正經歷經濟結構調整及需求有限,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從去年的兩位數高位回落,特別是第四季下降速度加快。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11月份,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32.4億噸,同比增長6.1%,雖然仍處于較快增長階段,是今年港口吞吐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其增速放慢4.1個百分點,同時也創下近十年最低增長速度。全年除1月份、2月份增速超過10%以外,其余月份均在6%以下,特別是9月-11月增速分別下降至2.7%、3.9%、1.3%,下降速度超出預期。
與去年外貿各貨種全面增長的局面不同,今年被列為增長速度最快的第二大外貿貨種-煤炭,在需求及內貿價格雙面夾攻下,出現了09年來首次負增長,嚴重拖累了整體港口的外貿水平。據海關數據顯示,1-11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64億噸,同比減少2755萬噸,下降9.4%,跌幅接近一成;特別是8月份來持續負增長,11月下降幅度已擴大到-27%,是外貿吞吐量增長放緩的主要負面因素。而貢獻率最大的依然是鐵礦石,1-11月,累計進口量為8.5億噸,同比增長13.4%,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億噸,占到整個外貿增量的52%,但11月份增速也出現了13%的負增長,后續高增長恐難持續。貢獻率增長最快當屬鋼材進口,1-11月,累計進口8361萬噸,同比增加了2700萬噸,增速為47%,如按1噸鋼材需要進口1.5噸進口鐵礦石提煉來折算,那相當于增加4000萬噸外貿量,為今年外貿的最大的亮點,而且這一增長勢頭還在延續,11月鋼材出口已接近100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其他增長較快的貨種還有原油,1-11月累計27801萬噸,同比多增加了2300萬噸,增幅為9%。
近5年高歌猛進的進口煤炭,今年轟然倒下,鐵礦石年末也出現了較大幅度負增長,11月外貿吞吐量增速已降至1.3%,盡管其降幅與去年基數較高有關,但進口前兩大貨種回落,必將引發對明年外貿吞吐量的擔憂。隨著國內經濟放緩,特別是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開工率降低,投資意愿下降,將不可避免影響到大宗貨物需求,明年外貿吞吐量增速下滑將不可避免。
需求穩定,集裝箱吞吐量平穩增長
2014年,集裝箱是港口運輸生產中增長較快,而又比較穩健的貨種。據交通運輸部統計,1-11月份,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422萬TEU,同比增長6.1%,較去年同期僅放慢1.3個百分點,降速與去年基本持平。在去年接近2億箱的高起點上,今年還能保持較快增長,實屬不易。綜觀全年除7月份外,各月的增長幅度波動不大,基本維持在5-7.5%之間,特別是5月份集裝箱首次跨入1700萬箱后,一直平穩運行,最高為8月和11月均為1756萬箱。集裝箱吞吐量完成情況好于預期,其主要歸功于全球經濟貿易量的增長,特別是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貿易有所回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11月,我國出口總值達到人民幣13萬億元,同比增長4.4%;在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中,我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分別為8.9%、5.2%、7.1%。特別令人驚喜的是,尚未完全擺脫歐債危機的中歐貿易量出現較大反彈,美國的強勁經濟復蘇,均為港口集裝箱平穩增長獲得強有力支撐。數據顯示,前十個月,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增幅為6.1%,與總體增長水平一致,其中中歐線增幅為9.3%,增長喜人,而去年為負增長;中美線增幅為3.4,較去年有所回落,與去年基數較高有一定關系。
鑒于低于預期的經濟增長及疲軟的進口需求,近期世界貿易組織下調了全球貿易增長預測,該組織將2015年的貿易增長幅度從之前預測的5.3%下調至4%,其中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出口將分別增長3.8%和4.5%,進口將分別增長3.7%和4.5%,遠遠低于今年4月份該組織做出的預測。全球經濟的不明朗,將影響到明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水平,但由國家延續外貿“穩增長”政策,人民幣匯率已形成雙向運作機制,避免了單邊帶來的成本上揚,對外貿出口企業形成一定利好,明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以穩為主”,下降幅度不會太大。來源:秦皇島煤炭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