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六成深圳在售新樓盤漲價 調價或為房企營銷炒作
2015/2/4 8:33: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中海、萬科先后上調了旗下產品價格。深圳商報記者昨日從深圳多個樓盤賣場了解到,確有不少樓盤漲價。從中原地產和58同城的綜合數據來看,逾六成在售新盤價格上漲近日,中海、萬科先后上調了旗下產品價格。深圳商報記者昨日從深圳多個樓盤賣場了解到,確有不少樓盤漲價。從中原地產和58同城的綜合數據來看,逾六成在售新盤價格上漲,幅度在5%~10%不等。
龍頭房企打響漲價第一槍
繼中海在沈陽的項目出現漲價后,1月30日,沈陽萬科公開宣布,自2月1日起,沈陽萬科產品全線漲價。據悉,此次各項目調價幅度為每平米上浮100元至500元不等,目前萬科于沈陽在售的8個項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如萬科明天廣場均價8500元每平米,調價后可能接近9000元每平米。萬科鐵西藍山項目均價也由9500元每平方米調高到近1萬元每平米。
相比于其他房企針對單個項目或部分項目的漲價行動,萬科全線出擊更具風向標意義,迅速引起市場反應。在萬科宣布漲價消息后,便有恒大、越秀等房企接連發聲,表示漲價意向,沈陽市場瞬間成為漲價項目主戰場。
進入2015年,沈陽市場基本面并沒有明顯改觀,存量壓力高企依然是擺在房企銷售面前的攔路虎。據CRIC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月底,沈陽商品住宅存量逼近3000萬平方米,消化周期需要27個月之久,較2014年年底時23個月進一步增加,在所監測的23個重點一二線城市中排名第一,目前僅有沈陽去存化周期超過2年時間。
克爾瑞機構研究員沈曉玲認為,當下客戶置業信心依然不足,項目銷售壓力未改,短期而言,沈陽市場難有明顯起色。
超六成樓盤漲價5%~10%
昨日,記者在龍華一新盤銷售現場看到,在售120平方米的三房單價為3.3萬元/平方米,而在去年11月,同一戶型為3萬元/平方米。售樓員稱,兩個月以來,價格做了兩次調整。龍崗中心城一樓盤的價格也由1.85萬元/平方米上漲到1.95萬元/平方米。
從中原地產和58同城提供的數據看,一月份,超過六成的在售盤較去年12月提高了銷售價格,調整幅度為5%~10%。
深圳中原地產二級市場董事總經理玉家雄表示,目前各樓盤在價格方面都稍顯激進,去年由于行情冷清,價格都壓制未上調,隨著去年最后幾個月的快速消化庫存以及年初無業績壓力,各新盤價格出現補漲,短期漲幅達10%的樓盤不在少數。
漲價或為房企一廂情愿
“萬科漲價,與其說是調整價格,推動銷售,不如說是房企的一次營銷炒作。”沈曉玲認為,突然上調價格預期,相當于釋放“如不購買,價格會更高”的信號,是一種變相催促購房者入市的營銷手段,漲價或將成為房企的一廂情愿。
據深圳市規土委統計數據,截至1月31日,深圳一手住宅庫存43082套,環比回落8.4%。
“沈陽樓市有其特殊性,區域城市的漲價行為,難以引發其他城市跟風。深圳部分在售盤漲價只是樓盤自身的‘低開高走’。”玉家雄說,“雖然一月份的庫存較去年年末4.6萬-4.7萬套的高水平有所回落,但整體仍居高位,并不能認為整體市場壓力減輕。從市場供應看,今年仍是供應‘大年’,龍華、寶安等區域的去化壓力仍較大,市場仍不容樂觀。”
“2015年僅過去一個月,唱好、唱衰為時尚早。”克爾瑞機構研究員楊科偉認為,僅就目前一月樓市的表現來看,開局略顯清冷,房企必須以此為警醒,去年業績已成定論,2015年仍不能掉以輕心。多數城市供過于求的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去庫存仍是2015年之根本,積極營銷跑量才是王道。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短期來看,當前市場仍然是調整期,市場基本面并沒有明顯改變,“去庫存”仍為市場主旋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