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車險費新方案5月試點 條款/費率/監管三元素已確定
2015/2/5 8:33: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10余次的征求意見和6億多條行業歷史數據多輪測算后,一直待產的車險費改方案2月3日終于落地,這也意味著商業車險費改系統性工程起步的號角終吹響。在這項系統性工在10余次的征求意見和6億多條行業歷史數據多輪測算后,一直待產的車險費改方案2月3日終于落地,這也意味著商業車險費改系統性工程起步的號角終吹響。
在這項系統性工程的時間表中,5月是一個標志性的時點。黑龍江、山東、廣西、重慶、陜西、青島作為首批6個試點省區市,預計將在5月正式啟動試點,隨后根據試點情況將推向全國。
在商業車險的頂層架構中,有關條款、市場化的費率形成機制以及條款費率的監管三項政策措施得以確定。保監會產險部門主任劉峰表示:“有關自主確定費率的基準、車型數據庫等細節內容都將在試點方案中得以明確。”以駕駛習慣、車型不同等多種因素綜合確定車險產品價格將成為現實。
數據顯示,2014年車險保費收入為5515.93億元,占整個財險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達到73.11%,是絕大多數財險公司的主力險種。從服務對象看,2014年汽車保有量和投保率快速提升。
改革三元素:條款、費率、監管
“條款和費率是商業車險兩項車險產品的較為核心的因素,不同的條款和費率共同決定出不同的車險產品。如果只讓費率市場化,必然會帶來中小保險公司的生存空間受阻,而多因素共同決定車險產品價格也是業內所期。”一位財險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保監會下發的《關于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明確,圍繞建立健全市場化的條款費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核心目標,一方面強調“放開前端”,逐步擴大財產險公司定價自主權;另一方面堅持“管住后端”,強化事后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剛性約束。
遵循上述目標,已確定的三元素包括條款、費率和監管。條款方面,《意見》明確建立以行業示范條款為主、公司創新型條款為輔的條款管理制度。具體而言,中國保險協會擬訂并將不斷完善示范條款,財險公司選擇使用;鼓勵財險公司開發創新型條款,建立公開透明的條款評估機制和保護機制。
第二個元素為費率形成機制,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按照大數法則要求,建立財產保險行業商業車險損失數據的搜集、測算、調整機制,動態發布商業車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為財產保險公司科學厘定商業車險費率提供參考。
此外,由財產保險公司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測算基準附加保費,合理確定自主費率調整系數及其調整標準。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逐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商業車險費率厘定自主權,最終形成高度市場化的費率形成機制。
此前,行業協會研究發布了汽車整車配件“零整比”報告,建立包含16萬個車型的機動車型標準數據庫,為商業車險精細化定價奠定技術基礎。
第三個元素則為對應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監管的加強和改善。《意見》明確,建立健全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回溯分析和風險預警機制,及時驗證商業車險費率厘定和使用過程中精算假設的合理性、責任準備金提取的合規性和財務業務數據的真實性。不斷強化償付能力監管剛性約束,完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提高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執行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