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年的中國手機市場仍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一年
2015/2/20 8:32: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盡管2015年已過去半個季度,但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傳統農歷春節之后似乎才是新一年競爭的開啟。在經歷4G元年的洗牌之后,羊年的中國手機市場仍將是機遇和挑戰并盡管2015年已過去半個季度,但對于中國市場而言,傳統農歷春節之后似乎才是新一年競爭的開啟。在經歷4G元年的洗牌之后,羊年的中國手機市場仍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一年。
創新:技術導向和消費者導向結合
產品同質化的陰霾依然籠罩整個行業,拍照、音樂、安全、語音等還會是2015年最受關注的幾項功能。可預見2015年手機市場出現革命性技術升級的可能不大,但想要成為走到最后的那批競爭中,廠商仍應努力創新來尋求差異化。
創新應當以技術導向和用戶需求導向結合。單純追求技術的噱頭而忽略用戶體驗的創新(比如所謂的全息屏幕等),將不會被市場接受;但沒有實質的技術創新(僅僅做一些硬件拼湊和界面改變),則太容易被模仿而失去優勢。
當然,創新對于中國手機廠商來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知識產權被放在日益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備受業界關注的高通反壟斷案的處罰在農歷新年之前出臺,給2015年國內手機行業帶來了不確定性,國內廠商之間的專利戰是否會就此爆發,也值得關注。
渠道:電商降溫全渠道戰略升級
過去的幾年,電商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也是各廠商渠道建設的重點。智能手機和電子商務,本就是過去幾年國內科技行業發展最快的兩個領域,而這的結合,的確給那些早早布局電商渠道的手機廠商帶來了機遇,如小米這樣將互聯網營銷玩得風生水起的新興公司更是給行業樹立了標桿,效仿者眾多。
但隨著電商所占手機市場的比例提升,雖不能說已經接近天花板,至少增速將不能像之前那樣瘋狂。何況,近兩年在和廠商合作中占據強勢地位的幾大電商平臺,也逐步提升了進入門檻和分成比例,電商最大的成本優勢已不復存在,是時候降溫了。
隨著國內品牌逐漸試圖走向中高端市場,線下渠道或許會帶來更多機會。而無論FDD牌照發放與否,電信和聯通在2015年都勢必在4G用戶爭奪方面發力,運營商渠道其實還會有更多機會。2015年,全渠道覆蓋或許會是更多廠商的戰略,按渠道來區分廠商類型其實將變得模糊。
海外:門檻提升機會只屬于少數品牌
國內手機行業總量在2015年將會放緩幾乎已是全行業的共識,加上2014年已經表現的更為明顯的品牌集中趨勢,2015年,國內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品牌的競爭從國內走向海外,似乎會是另一個趨勢。
但海外市場的門檻正在變得更高,核心便是專利。歐美市場自不必說,原本被視為中國品牌樂土的東南亞市場,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受挫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盡管很多品牌都將海外市場視為2015年的戰略要塞,并且制定了數倍于2014年銷量的預期,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海外市場注定只屬于少數品牌。一部分是如擁有專利積累的廠商,如中興、華為、聯想,另一部分則是愿意支付費用獲得專利所有者授權的廠商。
生態:熱潮之下仍需等待用戶需求激活
傳統意義上我們說起智能手機的生態系統,都是以操作系統為基礎形成。不過,由于國內安卓系統分裂局面下若干巨頭規模效應的形成,在萬物互聯發展的行業背景下,圍繞智能手機的生態系統之爭已經打響。
小米被視為這方面的先行者,這家成立僅僅四年的公司,已經將產品觸角伸向智能電視、OTT盒子、路由器、運動手環、空氣凈化器等領域,并且與家電企業美的達成戰略合作,布局智能家居。華為、聯想、魅族、樂視等新老手機企業,也不同程度打造起圍繞智能手機的生態系統,發力內容建設,擴充硬件品類。
但在概念被熱炒的當下,由于體驗的局限性,智能硬件(無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智能家居)的用戶需求并未被激活,打造所謂的生態系統,帶給用戶的價值有限,廠商也很難從中獲取更多利潤,其更多意義在于卡位,避免對手規模差距太大而成為未來競爭的配角。
2015年智能手機行業看起依然會精彩紛呈。中國廠商將會在“羊”年給洋品牌帶來更大的壓力,有望在銷量方面進一步縮小和蘋果、三星之間的差距,也有機會瓜分手機市場的利潤。當然,這些都需要真正有創新實力的產品為基礎,正視差距并發力趕超,才能把握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