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苗圩:2020年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將達45%
2015/3/10 8:33: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3月7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2020年,計劃培育3至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3月7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2020年,計劃培育3至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占到45%左右市場份額。
苗圩表示,工業互聯網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一個重點發展領域,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最早實現的行業之一。據估算,在未來20年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三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
以下為記者問答現場實錄節選:
記者:我們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它是否是中國制造業未來的整體規劃和路線圖,基本思路是什么?與德國工業4.0相比,有哪些差別?
苗圩:今年“兩會”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訂“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這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回顧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在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這也是在歷史上我們時隔150年之后,重新又占據了制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沒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還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亟待突破。另外,我們還應該有一些重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些方面表明,我們還需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化、去努力、去奮斗。
根據這個思路,在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我們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這個規劃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我們也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也是一個路線圖,也有它的時間表。
待國務院審批通過發布后,我們還要組織工業行業認真宣貫這個綱要。這個綱要的主要內容大致是幾個方面:第一是強調創新驅動,第二是質量為先,第三是綠色發展,第四是結構優化,第五是人才為本。通過實施規劃綱要,我們為后兩步走奠定好的基礎。通過這十年的努力,我們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既有很多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和德國工業發展的水平不在一個起點上,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德國實現工業4.0也需要8-10年,并不是德國現在已經實現了工業4.0,它在時間上和我們的“中國制造2025”大體在一個時間段。從內容上看,德國工業4.0和我們前期提出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異曲同工之處。我看到一個介紹德國工業4.0很形象直觀的場景:工業3.0是機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圖上畫的是一個機器人從貨架上抓一個貨物裝進一輛卡車;到工業4.0仍然用了這張圖,只不過在貨架、機器人、汽車上都畫了一條小的弧線,這表明這三者互相都通過無線、寬帶、移動、泛在的網絡聯系起來。這就很直觀的表明,將來智能化的設備、產品之間,通過有線無線的通訊方式能夠連接在一起,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聯網或者工業互聯網的概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