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重點關注土壤修復領域 其市場空間高達7000億元
2015/3/10 8:33:4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在嚴峻的污染形勢下,全國“兩會”透露出今年將重點關注土壤修復領域的訊息。專家稱,土壤污染并非無藥可治。業內預測,土壤修復市場空間高達7000億元。利益作祟致代在嚴峻的污染形勢下,全國“兩會”透露出今年將重點關注土壤修復領域的訊息。專家稱,土壤污染并非無藥可治。業內預測,土壤修復市場空間高達7000億元。
利益作祟致代表操碎心今年土壤修復將有大看頭
“高污染超標率”、“萬億級規模市場”、“復雜的系統工程”、“發展初期的新興行業”,中國土壤污染防治正貼著這些標簽,步入聯合國首個“國際土壤年”。
“兩會”聚焦土壤修復
“中國土壤污染形勢嚴峻�!�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總支書記張天任在進行中的全國兩會上表示,土壤污染是一個大問題。
關注土壤領域的并非張天任代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紛紛為解決土地污染問題開“藥方”。
“土壤污染不能簡單說是重金屬污染。”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表示,長久以來,耕作生產中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工廠污水、工業廢棄物的排放,以及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及廄肥等農藥污染和有機物污染,都在不斷侵害著耕地的“身心健康”,“一旦土壤受污染,‘菜籃子’‘米袋子’就會受到威脅。”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萬連步建議,加快推進土壤改良修復工程,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土壤修復領域也做了重點提及。報告提出,堅守耕地紅線,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億畝。
利益糾結作祟致污染嚴峻
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事實上,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可謂“雷聲大、雨點小”。
從2013年開始,國務院就以大中城市周邊、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等為重點,在北京、深圳等地展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但試點情況并不理想。據初步統計,2013年實際投放市場的土壤污染修復試點規模僅50億元左右,2014年也只有200億元,試點帶動的市場效應與預期存在很大差距。
這與環保產業基本靠政府掏錢不無關系。據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蔣建東介紹,國內土壤修復項目大多集中在地段較好的建設用地上,政府愿意買單將一些工業廢棄場地修復成儲備土地,再進行商業開發或住宅建設。
但是,蔣建東說:“我國耕地修復更多是一種公益行為,由于耕地多為污染物濃度低、面積大的面源污染,修復難度大、成本高,很少有人愿意出資或投入修復�!�
在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總監郭凡禮看來,全國耕地修復需要投入10萬億元以上,一旦啟動全國土壤修復工程,政府將成為最大的買單者。
然而,對于沒有商業價值的農田污染地塊,許多地方政府出資修復的積極性并不高。面對龐大的修復資金,政府的財政力量也明顯不足。
多位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土壤修復的政策法規和商業模式都不甚明朗,企業大多著眼于眼前利益不愿冒險,由于缺少出資方,農藥、石油等面源污染的土壤修復很難進行。
土壤修復市場空間約7千億元
實際上,隨著土壤修復大幕的開啟,農用地釋放的市場空間反而更大。目前全國有待修復的耕地面積約3.9億畝,保守推算,市場空間約7000億元。
報道稱我國耕地質量退化嚴重,退化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而2014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也顯示,中國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3.7%、2.8%、1.8%和1.1%,目前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為20.27億畝。
國內某建投公司研報認為,由公報數據推測,我國有待修復的耕地污染面積約3.9億畝,保守推算全國耕地修復成本接近4萬億,這還不包括城市宗地修復,根據調查公報樣本點估算其空間有7000億。土壤修復行業近兩年約維持200—300億規模,江蘇省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報告預測,從2014年至2020年,國內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可達6856億元,土壤修復市場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
抗污大計并非無藥可治
不同于水和大氣,土壤是90%污染物的最終受體,比如大氣污染造成的污染物沉降,污水的灌溉和下滲,固體廢棄物的填埋,“受害者”都是土壤。面對這一復雜的治理對象,修復技術是否先進有效就成為治理成敗的關鍵。
生物修復被公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土壤修復技術。蔣建東表示,相較于傳統的物理及化學手段,生物修復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會產生二次污染且成本低廉。
比如針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可以通過種植蜈蚣草等超積累植物來對重金屬進行吸附并去除,這種植物修復技術可以將一些不能生產糧食的廢棄礦場、山區轉變為耕地。
另外,在解決面源污染時,微生物修復則更為可行。蔣建東說:“通過微生物及其本身產生的活性物質酶類,可以將不便于集中處理的農藥、石油等有機污染物降解為無毒的小分子化合物,或者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對此,蔣建東認為,生物修復技術還應該在修復效率上下功夫,比如通過對降解關鍵酶的改造或修飾,提高微生物修復效率。另外,針對一些新型污染物,還要獲取更多的微生物資源來滿足不同污染種類的土壤修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