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新思維:珠三角企業開始大規模機器人換人計劃
2015/3/25 8:32: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這個大背景下,廣東這樣一個外向型經濟大省如何轉型升級,充滿挑戰。經濟發展如何轉型升級,如何 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這個大背景下,廣東這樣一個外向型經濟大省如何轉型升級,充滿挑戰。經濟發展如何轉型升級,如何 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兩會期間各界關注的議題。3月8日,在廣東省代表團駐地,《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 華。
新常態要有新思維
我們對外資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要在法治的框架下,不宜再用以前那種為了某些企業而專門出臺政策的辦法了。
問:近期,有媒體報道稱,一些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正撤離中國。廣東省是外向型經濟大省,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徐少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是有很大的確定性的。就像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的,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
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我們對待經濟的思維也要進入新常態,不能再用過去那種固有的思維模式,讓經濟進行高速的、規模式的、粗放式的增長,更不能用這種思維來看待現在的變化。
國內外經濟形勢有不確定的一面,但是經濟基礎在,廣東的經濟基礎也好,全國的經濟基礎也好,都不會發生崩塌式的變化。因此,實現7%左右的增長目標,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至于個別企業的進與退,要用正常的心態來看待。配置資源應該允許企業可以選擇進與退,不能為了留住這些企業而去動用更多的政府資源、實施優惠的政策,而是要更多地去創造公平的環境。假如企業認為當前環境下已經不足以讓它盈利了,要走這是正常的。
當然,我們希望這些有實力、對中國有貢獻的企業能留在中國、留在廣東,這也是常理所在。我們對外資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要在法治的框架下,不宜再用以前那種為了某些企業而專門出臺政策的辦法了。
新問題要用新思維去解決
佛山、東莞已開始大規模地實施機器換人計劃;我們歡迎全國各地研究智能機器人的研究院來廣東發展,也歡迎制造機器人的企業到廣東投資,也歡迎更多的企業使用機械手、機器人。
問:廣東如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破解當前發展遇到的難題?在產業發展方面,廣東有何規劃?
徐少華:廣東經歷過非常粗放的來料加工年代,靠廉價的勞動力來支撐產業的發展。現在提出產業轉型升級,我們不能再把勞動力的低廉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工具,也不宜再用勞動力的低廉來作為發展產業的一個招牌。
下一步,廣東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政策支持,抓好載體建設,促進融合發展,按照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總體產業發展思路,來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努力開創全省產業轉型升級新局面。
新問題要用新思維去解決。比如用工荒的問題,勞動力不夠可以找機器人。 所以在廣東珠三角,特別是佛山、東莞這些城市,已經大量掀起機器換人的計劃,大量的智能機器人已經開始運用到很多生產線當中。一方面是這些企業本身的轉 型,另一方面也為發展智能機器人帶來一個巨大的商機。我們歡迎全國各地研究智能機器人的研究院來廣東發展,也歡迎制造機器人的企業到廣東投資,也歡迎更多 的企業使用機械手、機器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