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山東棉花進口數據情況分析
2015/3/25 8:32:3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濟南海關統計,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棉花121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30.6%;價值151.1億元,下降31.3%;進口平均價格為1.2萬元/噸,下跌據濟南海關統計,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棉花121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30.6%;價值151.1億元,下降31.3%;進口平均價格為1.2萬元/噸,下跌1%。
一、2014年山東口岸棉花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進口量年底沖高,月度進口均價持續下跌。2014年山東口岸棉花月度進口量波動明顯,前4個月進口量逐月減少,5月份起連續3個月小幅回升,7月份升至12.6萬噸,之后再次連續回落,10月份進口3.5萬噸創47個月新低,12月份受配額到期影響,企業集中進口拉動進口量急劇攀升,當月進口15.4萬噸,同比減少46%,環比驟增3.2倍,為年內次高。同期,月度進口均價在1月份觸及2013年4月份以來低點后連續6個月回升,8月份起進入下降通道,12月當月進口均價1.1萬元/噸,同比下跌11.4%,環比下跌2.7%,為年內最低。
(二)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占比近六成。2014年,山東口岸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棉花67.3萬噸,減少13.9%,占同期山東口岸棉花進口總量(下同)的55.6%;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36.7萬噸,增加2.8%,占30.4%。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17萬噸,減少72%。
(三)民營企業為進口主力。2014年,山東口岸民營企業進口棉花71.4萬噸,減少28.7%,占59%。同期,國有企業進口35.8萬噸,減少37.4%,占29.6%;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3.7萬噸,減少18.9%,占11.4%。
(四)印度、美國和澳大利亞為主要進口來源地。2014年,山東口岸自印度進口棉花47.8萬噸,減少23.7%;自美國進口21.9萬噸,減少32.9%;自澳大利亞進口20.8萬噸,減少30.3%。自上述三國進口量合占同期山東口岸棉花進口總量的74.7%。
二、2014年山東口岸棉花進口量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
(一)暫定稅率進口配額發放減少是棉花進口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為了穩定棉花價格,我國自2011年9月起施行棉花收儲政策,三年收儲總量達1605萬噸。2014年,為了減輕國儲棉庫存壓力,配額政策出現調整,國家在嚴格控制一般貿易進口配額的同時加大對加工貿易進口配額使用的審核和監管,除年初發放89.4萬噸配額外,關稅配額外暫定稅率配額大幅減少,一般貿易配額僅能通過國儲棉競拍按4/1的比例取得。調研顯示,山東企業2014年進口配額量比往年減少三分之一。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關稅配額外暫定稅率棉花28.9萬噸,同比減少55.9%,對同期棉花進口減少的影響度達68.5%。
(二)棉價下行壓力加大、國內外價差縮窄影響棉花進口。2014年以來,國內棉花價格大幅下跌,國內外棉價差呈不斷縮窄趨勢。年初國家棉花價格指數CNCottonA報價20244元/噸,14/15年CNCottonA均價15454元/噸,下跌幅度達23.7%;CNCottonB報價年初為19421元/噸,14/15年均價為14847元/噸,下跌幅度達23.6%。年初關稅配額外暫定稅率進口棉與國產棉價差為5000元/噸,6月下降為1500元/噸,至12月底,已與國產棉花價格基本持平。全關稅棉花年初國內外價差為1000元/噸,至2014年二季度國內外完稅后價格已基本持平,至年末進口已無利可圖。與此同時,直補政策實施細則公布,國內外棉價格靠攏預期進一步加強,影響棉花進口。此外,今年棉紡行業普遍經營困難,資金緊張,企業為規避后期棉價下跌帶來的風險,多采用低庫存策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今年棉花進口。
(三)棉紗進口替代及下游需求不足影響棉花進口。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棉紗平均價格同比下跌8.8%,棉紗市場特別是低支棉紗受進口紗沖擊較為嚴重。紡織服裝企業進口棉花受配額限制,而棉紗進口沒有配額限制,只征收17%的增值稅和不高于5%的進口關稅,成本較進口全稅率棉花有一定優勢,國內部分服裝企業直接進口不受配額限制的棉紗以替代進口棉花,進而對棉花進口量產生抑制。2014年,山東口岸進口棉紗19.6萬噸,同比增長21.1%。此外,國內棉紗行情偏弱,終端需求低迷,棉紗生產廠家補庫備貨積極性欠佳,需求不足影響棉花進口。
三、當前棉花產業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2015年棉花進口量或進一步減少,我國棉花市場面臨“新常態”。2015年,棉花目標價格機制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國內棉花價格將隨國際市場棉花價格走勢而變化,國內外的棉價將基本處于平衡。而且,預計2015年我國發放棉花配額將繼續下降,棉花進口量將進一步減少。受配額限制,企業將更多進口高品質棉花,美棉、澳棉所占比例將增加,印度棉花將相對減少。國內方面,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受缺少國家支持、可替代作物較多、勞動力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棉花種植面積減少幅度較大,棉花生產格局將進一步向西北內陸棉區靠攏,國內棉花質量有望進一步提高。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以外棉為主要配棉的紡企壓力較大,企業只能改變配棉比例,更多使用地產棉、國儲棉及新疆棉,但國產棉品質難以保證高支數紗線的生產要求,對企業生產造成影響。在2015年棉花進口有限的情況下,棉企面臨復雜的用棉形勢,后期影響值得進一步關注。
(二)棉紡行業仍處政策調整“陣痛期”,行業發展前景堪憂。業界反映,2014年是紡織行業最困難的一年,棉紡上市公司報表顯示,2014年行業虧損面加大,常山股份、德棉股份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三年收拋儲政策使得20%的紡企倒閉,存活企業達到100%開機率的比重不超40%。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報告顯示,企業訂單以小單和短單為主,景氣指數各項指標下降。同時,自4月直補政策公布以來,棉紡織產業對棉價走勢看法不一,企業謹慎下單,悲觀情緒濃厚。當前,棉紡織行業正處于政策變化期,棉花臨時政策取消、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政策實施、內地棉花補貼額度明確、國內棉花銷售模式改變、棉花入庫公檢制度及行業內高征低扣問題亟待解決等種種因素,都對行業發展產生影響。2015年棉紡行業仍面臨用棉形勢復雜、產能結構調整、節能環保約束壓力增大等諸多挑戰。
為此建議:一是建立完善的市場信息平臺,健全棉花交易網絡,完善棉市信息服務引導棉農、紡企科學決策、合理生產;二是密切關注2015年棉花供需形勢,積極引導企業使用國產棉,適時投放儲備棉,滿足市場需要;三是增強棉紡企業信心,積極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采取管理創新、降本增效、流程再造等提高內在競爭力的措施,以更好的面貌迎接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黃金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