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4.0電梯企業試水機器人 重塑產業鏈條
2015/3/28 8:32: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機器人產業作為工業4.0的底層基礎,已受到了業內企業的普遍重視。由于業務相近,A股電梯企業轉型機器人的案例屢見不鮮。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業務和機器人關聯度較高機器人產業作為工業4.0的底層基礎,已受到了業內企業的普遍重視。由于業務相近,A股電梯企業轉型機器人的案例屢見不鮮。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業務和機器人關聯度較高,電梯企業向機器人轉型具有先天優勢,今年電梯類公司通過資本運作注入機器人資產將是并購重組領域的重要看點之一。但實現工業4.0并非簡單的智能化生產,更重要的是搭建工業4.0平臺,實現上下游企業的系統化運作。
試水機器人領域
新時達日前公告,擬支付現金6229.15萬元受讓上海曉奧享榮汽車工業裝備有限公司32.7850%股權,同時以現金方式增資7062.96萬元,交易完成后合計持有曉奧享榮51%股權。上海曉奧享榮汽車工業裝備有限公司原系由日本國曉奧總公司出資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公司聚焦于為汽車工業提供柔性機器人生產線的研發、設計、制造和安裝調試,客戶主要為各大車企。
事實上,上海機電、康力電梯、博林特等電梯公司已紛紛進入到機器人領域。上海機電在2013年就布局機器人領域,公司注資入股納博傳動,形成“核心零部件+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三駕馬車驅動的業務架構;康力電梯則在今年年初增資參股紫光優藍40%股權,進入服務機器人,紫光優藍主營幼教、商業導覽導購服務機器人,聚焦于智能家居、教育裝備、家庭健康三個領域;博林特今年3月16日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出資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沈陽博林特智能高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主營工業機器人業務。
分析人士指出,機器人的核心在于核心零部件和工業自動化控制,電梯制造業本身就屬于高端裝備制造,轉型機器人領域不僅滿足自身需求,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技術基礎實現產業化。據最新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6902臺,同比增長19.2%,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預計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總量將達35000臺,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在機器人領域,我國本土市場多被國際巨頭所壟斷,本土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太小,而系統集成業務是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最賺錢的環節。短期而言,有系統集成基礎的企業或已經與外資合作的企業轉型成功機會大一些。”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重塑產業鏈條
對于傳統制造企業借助工業4.0實現產業升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陳超鵬表示,“制造業企業往工業4.0拓展,不是簡單的智能化,很重要的前提是要能接受開放、實現信息的互聯共享,尤其是打通向消費者的信息流。從這點上來說,一般的代工企業不大可能做得到。而有工業基礎和品牌基礎的大企業,能快速整合供應鏈資源,利用大數據或互聯網重塑企業產品設計、生產、營銷、物流、售后整個價值鏈。”
國海證券認為,工業4.0通過網絡技術,對生產制造實現實時管理,與工業3.0的流水線大批量生產不同,“工業4.0”流水線可實現小批量、多批次生產,可以靈活為消費者度身定做個性化定制商品,對企業的柔性化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