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手機搶食國際市場 “出海征戰”時機已成熟
2015/4/17 8:34: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國產手機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華為日前首次在全球舉辦的最大范圍的品牌狂歡活動,在18個國家和地區共慶榮耀狂歡節;OPPO正式登陸非洲市場,OPPO最新旗艦手機國產手機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華為日前首次在全球舉辦的最大范圍的品牌狂歡活動,在18個國家和地區共慶榮耀狂歡節;OPPO正式登陸非洲市場,OPPO最新旗艦手機N3和R5即將在非洲的摩洛哥開賣;TCL今年主打的中高端產品IDOL3將在4月中旬開始發貨,首批將在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上市。
國產手機企業加速了在海外布局的步伐,不過,知識產權問題成為智能手機海外擴張的硬傷。專利問題一直是中國手機廠商進軍海外市場的首要風險。一旦因此被訴訟,可能會導致產品在該市場被禁售,落得滿盤皆輸的局面。對于國產手機廠商而言,亟需加強專利儲備。
國產手機搶食國際市場
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后,國產手機企業正摩拳擦掌,欲在海外市場占領一席之地。
歐美市場一直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不過,聯想、華為、中興已經先行,并且已經成功進入到歐洲一些國家的手機市場。目前,手機新軍“一加”也在強攻歐美國家市場。繼在英、法、德、意、美國等歐美國家有銷售外,一加的海外銷售國家增加了16個歐洲國家和地區,至此,用戶在歐盟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可以購買一加手機。
非洲、拉美、南亞地區的二三線國家也成為掘金地。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的高級分析師閆占孟表示,中國手機廠商在非洲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2012年的15%上升到了2014年的30%。目前在非洲的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廠商已經超過十家,除了華為、傳音、阿爾卡特,還有聯想、金立、中興、OPPO等。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市場已成為中國手機廠商覬覦的一大目標,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想要在印度市場分一“杯羹”。
小米從2014年開始向印度市場挺進,近日小米宣布公司已經終止同印度最大電商Flipkart的獨家合作,并同亞馬遜和印度電商Snapdeal簽署協議,在其平臺出售小米手機;在國內風頭正勁的榮耀,也吹響了進軍印度的號角,該公司在印度發布兩款手機——榮耀6Plus、暢玩4X;今年春節后,聯想手機旗下的互聯網子品牌樂檬也開始進軍印度市場。據聯想集團副總裁張暉透露,令他們驚喜的是,在開放的幾輪網購中,都是迅速售罄。此外,OPPO、一加、金立也都馳騁在印度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把自己海外之旅的第一站都放在了印度,開啟了海外掘金之旅。
“出海征戰”時機已成熟
是時候到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了嗎?國產智能手機廠商通過多年的積累,已經開始趕超國外品牌,“出海征戰”的步伐全面提速。
首先,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新增用戶空間已經不大,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超于平穩定,甚至開始下降。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Research的報告帶來“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急劇下滑30%”的消息,國內廠商走出國門變得愈發緊迫。BusinessInsider旗下調研部門BIIntelligence近日發布的報告也顯示,未來5年中國智能機增長將趨緩。而許多新興國家市場則處于爆炸式增長或未開發階段。國產手機企業的要取得較大發展機會,必須走出中國,面向國際市場發展。
其次,多年的積累和沉淀,國產手機企業已經具備躋身世界市場的實力。2014年國產手機集體崛起,華為、聯想、小米、酷派、中興已入圍全球智能手機品牌十強。根據最近新浪微博發布的智能手機報告顯示,國產手機在新增設備量上已遠超國外品牌,新增設備三星讓位小米,新興手機廠商成為安卓設備主要力量。毫不意外的是,三星表現疲軟,只有8.7%,被小米以9.9%超越,小米“成為新增智能手機數量最多的安卓設備”。可見,國產品牌的活力愈發變強。
再者,蘋果三星正在走下神殿,而以中華酷聯米為首的國產手機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憑借強大的性價比優勢和創新能力獲得了一定的“品牌忠誠度”。數據顯示,小米也以25.4%的換機留存度傲視所有安卓廠商,主打年輕人群的智能手機廠商vivo則高居安卓留存率第二;華為則僅次于vivo排在安卓品牌的第三位。昔日安卓之王三星已經優勢不再。
知識產權成海外擴張硬傷
2015年,對于眾多國產手機廠商來說,需要邁過國際化這道坎。國際化是一條“康莊大道”,但是前有追兵后有埋伏,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和對市場的把握,很難在海外市場有所作為。
“許多中國智能機廠商,在投資拓展海外市場時,必須要三思而后行”,中興美國部門負責人程立新說,“如果你沒有創新,就存在很高風險,侵犯其他公司的知識產權。”
擁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是硬件廠商馳騁天下的籌碼。這句話在國際市場上的任何地方都是真理。專利問題就是一個重大暗礁,一旦觸碰就有可能遭遇不測,不僅要輸官司賠款,還可能面臨禁售,造成大量產品被壓在庫中,最后血本無歸。然而,當前,大部分國產手機備受詬病的一點就是創新能力低,存在模仿,因專利問題而被起訴或者是禁售的情況時有耳聞。小米科技就是一個典型的列子,小米近日在印度市場碰壁,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日前做出裁決,禁止小米手機進口并在印度銷售。原因是瑞典電信設備廠商愛立信起訴小米,稱后者使用了自己的技術專利,但拒絕支付相關費用。
手機領域,專利訴訟呈多發趨勢。手機作為一個綜合產品,包含了通信技術、顯示技術、半導體芯片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應用軟件等諸多方面,一部現代智能手機包含的相關專利技術大概在10萬項左右。加緊知識產權布局已成推動手機企業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因此,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是當務之急。國產手機企業一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研發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收購、并購等行為也不失為獲取專利支撐的捷徑。
國際化之路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國產手機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增長專利儲備。微創新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大放光彩,要獲得立足之地,革新性的創新產品是必備。一味地拼硬件,拼價格已經形成了一種詬病,唯有尋求創新,尋求差異化,品牌才能體現真正的價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