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4月機器人行業大事件盤點
2015/5/5 8:32: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悉,兩會上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于近期出爐,屆時包含機器人在內的十大領域將獲得重點的扶持,這無疑將會再一次澆熱當前火熱的股市。隨著各方政府政策的據悉,兩會上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于近期出爐,屆時包含機器人在內的十大領域將獲得重點的扶持,這無疑將會再一次澆熱當前火熱的股市。隨著各方政府政策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瞅緊中國這塊機器人“沃土”,本月機器人巨頭ABB就收購了協作機器人廠家Gomtec公司,又向人機協作機器人的研發道路上邁出可一步。南車時代、中興等本月也相繼涉足機器人行業,為打造中國高端裝備企業的金名片獻了一份力。下面一起看看本月機器人行業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吧。
《中國制造2025規劃》近期將公布機器人“榜上有名”
由四部委聯合起草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近期上報國務院,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規劃》提出了9大任務、10大重點發展領域和5項重點工程。其中,10大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生物醫藥等;5項重點工程則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推進工作將率先在智能工廠流程制造、離散制造、以個性化定制和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業態和模式、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6大領域展開試點。為此,工信部還詳細劃定了包括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云制造、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內的23個試點子領域。
“智能制造”概念,最早于1990年代在日本工業界被提出,后來泛指利用信息技術參與生產的數據收集、分析、決策等環節,提高生產效率的生產方式。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3D打印、能源網絡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智能制造的概念不斷豐富。我國提出的智能制造目標,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變。
目前,各界均將“中國制造2025”視為中國版的“工業4.0”,而智能制造則被認為是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突破口,以及和“互聯網+”思路的結合點。博時基金研報認為,中國不少產業仍處在工業3.0,甚至工業2.0階段,如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核心技術還有待提高,技術路線和標準也有待統一制定,工業4.0將是中國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而智能制造則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以及“中國制造2025”順利實施的重要支撐。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實現制造業升級。會議明確提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工信部部長苗圩多次表示,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強國的轉變,智能制造將是主攻方向。
據工信部介紹,目前推動智能制造領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已經明確,即通過試點示范,關鍵智能部件、裝備和系統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產品、生產過程、管理、服務等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初步成形。試點示范項目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生產效率提高2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多家券商和研究機構研報認為,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穩步推進,智能制造有望成為未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
工信部近期調研顯示,目前企業對智能制造抱有極大的熱情,部分率先嘗試智能制造的企業已取得顯著效果,但制造業企業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生產全流程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裝備、關鍵部件、核心技術對外依賴程度較高,數據價值挖掘不足等,需要通過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發展來解決。
深圳機械展今落幕機器人等成為全場核心
為期四天的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機械制造工業展覽會(簡稱“深圳機械展”)4月2日閉幕。在本屆“深圳機械展”中,智能化、自動化和機器人成為全場核心,其中,7、8號展館智能集成及機器人展區最為引人注意,匯集了超過300家從事機器人、系統集成、自動化專業設備和傳動控制行業的展商。
在本屆展會8號展館,東莞某企業帶來的一款名為“蜘蛛手”分揀項目引發大量圍觀。四支閃耀“高冷”金屬光澤的奶白色機械手臂,如捕食的蜘蛛一般,快速精準地相互配合,抓取擺放只有一片“鍋巴”尺寸的工件。
據了解,此系統為川崎Y系列高速分揀機器人(蜘蛛手)與視覺系統配合組成的分揀作業系統,可實現“多目標-抓取-搬運”的功能,其高速安全的作業可以代替繁重的體力勞動,可用于食品、藥品、化妝品、電子制造等制造業領域。
相比“一手遮天”的工業機器人,服務類機器人則相當低調。記者多方尋找,方才找到幾款偏向服務類的產品。連碩機器人培訓中心學生制造的一款“下象棋”的機器人,機械手與電腦相連,輸入下象棋的算法程序,且程序困難程度可調;機械手可在電腦算法的支配下,準確抓取棋子,擺放至需要位置;或移除對方棋子,完成“吃子”,“目前相當于QQ象棋的中等水平,一般人都下不過它。”該展位負責人表示。
另一款“害羞”機器人看上去像一個“裝輪子的鞋盒”的機器人,內置激光掃描設備,可在類似人類步行的速度行進時,快速對周邊環境進行掃描并建立三維模型,遇到障礙物會自行繞開閃躲。
各類機械手為主的工業機器人在本屆展會上獨領風騷,而偏重人性化、人機交互的服務型機器人還難覓蹤影,僅有的偏重服務類機器人還處于初級待開發階段。
“這樣的格局分布主要還是技術的原因。”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助理、深圳機器人行業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表示,不同于工業機器人,直接與大眾消費者接觸的服務機器人技術要求極高,比如清潔機器人或教育機器人,要求直接對于人類喜怒哀樂和聲音動作作出精準的反映和后續行動,相關產業企業數量產值受困于技術支持,但相關研究和合作正在加速。
中興通訊發布新戰略將進軍機器人領域
4月10日,在由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主辦的“產業前沿(深圳)圓桌論壇”之“工業4.0來襲機器人產業迎關鍵年”論壇上,中興通訊戰略規劃部技術總監黃義華透露,中興通訊正布局機器人領域,不久將正式切入該領域。
黃義華表示,公司計劃切入機器人領域主要基于幾點考慮,第一,機器人領域市場空間巨大,預計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可以達到20多萬億,因此中興通訊非常看重工業4.0以及機器人巨大的市場空間;其二,中興通訊切入機器人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公司在智能方面的技術積累很深,包括公司做的圖像識別技術、3G、4G,甚至5G技術等;其三,機器人產業將迎來發展拐點,智能機器人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中興通訊不僅對工業機器人產業有著深厚研究,甚至初步發展規劃已成形。黃義華說,針對工業4.0,公司主要朝工業的無線化、網絡安全等方向發展。目前,中興通訊正在研究的包括自走式機器人與自動化機器人,其中自走式機器人,用于港口,代替人工作業的機器人,以及安全巡檢機器人,而自動化機器人主要是公司生產線也正在改造,公司將依托內部生產線需求引入工業機器人。
深圳機器人首輪資金扶持熱潮即將到來
4月7日,深圳市發改委正式接受我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等相關企業遞交的書面申報。合規企業可通過貸款貼息的方式,從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獲得資助。
據介紹,此次扶持計劃屬于高技術產業化扶持計劃,是根據《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和《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而出臺的一次資助行動,旨在加快深圳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
此次資金扶持的重點支持領域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檢測儀器等四大重點領域。
入圍者可在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年度總額控制范圍內,獲得數額不等的貸款貼息。每個項目的資助總額為該項目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總額的70%,貼息年限最長不超過三年。
據統計,這是深圳市發改委今年針對上述產業啟動的第四批扶持計劃。書面受理的時間將一直持續至本月末。
深圳產業基礎雄厚,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工業設計優勢明顯,先進制造業實現規模化發展,這些都為深圳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設計開發能力和技術支撐。目前,深圳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相關領域擁有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30個、工程實驗室1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公共服務平臺7個。以機器人產業為例,去年深圳市機器人企業達237家,產業總產值480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企業192家,服務機器人企業45家。
根據《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確立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深圳將初步形成創新活躍、結構優化、規模領先、配套完善、服務發達的產業體系,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將超過2000億元。同時培育一批技術引領型國際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新建50個以上國家、省、市級創新載體,組織實施100個以上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培養一大批科技和產業的領軍人才。
與之配套的《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中也規定。自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由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設立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直接補貼、貸款貼息、股權投資、風險補償等多元化扶持方式,支持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和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產業化項目建設等。
安康市機器人物證管理系統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日前,安康市公安局漢濱分局物證管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該中心采用大型智能掃描“機器人”代替人工巡檢查詢及定位操作,以自動探測技術規范物證操作流程,其科技水平和管理模式屬國內外首創,世界領先,填補了我國公安機關多項空白。經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相關專家評定,該中心屬目前國內首創研發,其技術水平優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物證管理水平。
近年來,針對過去公安機關物證管理分散、損毀遺失等致使案件無法偵破乃至不能起訴審判的嚴重問題,漢濱分局按照“接軌國際,爭創一流”設計要求,高點定位,通過國內外大量調研,提出超前科學的物證管理理念,于2014年3月組建國內公安機關首個獨立建制的公安物證管理機構,實現公安刑事案件物證管理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科技化。同時,充分發揮刑事案件物證在打擊犯罪過程中的關鍵性、決定性作用,確保物證的法定證據效力。
據介紹,漢濱分局物證管理中心,由物證登記及流轉管理系統、大型掃描“機器人”物證自動巡檢和定位識別系統等8大部分組成,采用目前最先進的RFID物聯網技術和大型智能“機器人”輔助管理的模式,國內首創自主研發智能化物證保全管理系統。該中心采用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式管理物證,實現以大型智能掃描“機器人”、電子芯片標簽探測定位技術為基礎的強制流程化操作管理規范,使物證管理規范化、操作流程化、巡檢查詢自動化,物證管理系統建立了基于網絡化的信息系統管理工作流模型,實現物證受理登記、入庫、流轉和銷毀可追溯查詢管理,物證智能儲存、自動巡檢索等功能模塊,能實時監控管理流程的執行狀態,其技術達到前沿科技水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