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將上生產線 “機器換人”三大疑問解讀
2015/5/13 8:32: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瘋狂的“機器換人”計劃正席卷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這是否意味著機器要和人“搶飯吃”?當機器人上了生產線,工廠的用工需求將有何變化?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機器瘋狂的“機器換人”計劃正席卷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這是否意味著機器要和人“搶飯吃”?當機器人上了生產線,工廠的用工需求將有何變化?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機器換人”主要還是填補工廠生產空缺。但在將來,傳統工人可能會面臨轉崗,因為未來制造業更需要高技能的和復合型的產業工人,工廠的用工需求也將提高。
焦點關注
疑問1
工人的活路在哪兒?
解讀:未來制造業更需要技術人才
“如果都使用機器人,是否意味著未來很多工人將面臨失業?”在采訪中,有不少工人提出疑問。業內人士對此分析,目前“機器換人”并不意味著機器和人“搶飯吃”,主要還是填補生產空缺。
林卓旸認為,“機器換人”并非不要人,而是讓機器代替人做簡單、重復、作業環境差的工作,工人則搖身一變成為操作機器的人,工作由繁重的體力勞動變得輕松、體面。
廣東櫻奧廚具有限公司是機器換人大背景下的典型應用商。公司副總陳從漢表示,傳統工人可能會面臨轉崗,“比如傳統拋光師傅,培訓之后,憑借拋光經驗,可成為拋光質量檢測員,未來傳統的制造業更需要高技能的和復合型的產業工人,工廠的用工需求也將提高�!�
另外,“機器換人”從字面上理解,上演的是機器與人的較量。但黃興提出,機器換人缺的不是機器,關鍵在操作機器的人的改變�!叭说撵`活性和變化性是目前工業機器人無法比擬的。”在他看來,目前的機器人更偏重于機器,未來機器人將增加更多人的功能。
疑問2
推廣機器人遇難題?
解讀:生產商與應用商存在溝通難
“機器換人”無疑是一種好的選擇。但也有企業憂慮,機器人費用昂貴,引進后萬一與生產要求匹配不上,將會損失嚴重。以利迅達為例,其公司產品價格一般處在30萬元到200萬元不等的水平,除了一些項目能在百來天里取得回報,一般需在3到5年才能獲得回報。不少企業坦言,“機器換人”看重的是長遠利益的獲得。
陳從漢坦言,在引進初期,拋光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使用并不是那么順利,“比如產品要磨幾道,要用什么磨料等,這些都要機器人廠家來編程,進行工藝開發,不斷優化,最后才能融入到生產線上,因此到2013年才開始順利使用�!�
運菜機器人“傻強”的生產大本營并非在廣州,而是遠在江蘇昆山的某機器人公司。正是看中了廣州的廣泛應用前景,林卓旸于去年在廣州成立了子公司——廣州互米機器人有限公司,主攻華南市場,推動中國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的應用。
不過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林卓旸稱,“現在的問題在于,好多人對機器人有興趣但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合適的,而我們作為機器人生產方則知道一定有市場需求卻不知道找誰,存在著機器人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溝通難的問題�!�
疑問3
機器人的成本太高?
解讀:國內廠商生產水平仍未足夠
在專家眼里,機器人在實際應用時仍面臨著一些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現實問題。“關鍵是核心技術�!睎|莞華南設計創新院常務副主任王勇稱,“機器人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都是重要指標,目前國內機器人的制造生產水平還不完全足夠,核心技術掌握得不夠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中國食品產業面臨30年來最艱難轉型期
- 下一篇:藥企在醫療轉型中的危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