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公立醫院改革目標須理順激勵機制
2015/5/20 8:33: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破除以藥補醫機制,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采取綜合措施切斷醫院和醫務人員與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破除以藥補醫機制,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采取綜合措施切斷醫院和醫務人員與藥品間的利益鏈,完善醫藥費用管控制度,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新醫改啟動幾年來,有不少進步,但和公眾的期待尚有距離。特別是在醫療總支出、醫改投入都劇增的背景下,公立醫院逐利的問題仍未解決。此次公立醫院改革指導意見將“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放在了公立醫院改革基本目標的第一條,足以見得中央的決心。其實這一表述,在今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就已經提了出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所謂公立醫院逐利機制,一方面是公立醫院及醫生過度醫療,增加醫院及自身的總收入。廣義而言,其中還包括醫療腐敗。造成這樣的局面,有政府醫療投入不足,醫院、醫生要維持運轉和體面收入,只能逐利,也有醫療付費方式存在缺陷的原因。當然,還有醫療權力被壟斷,醫藥采購招標過程的尋租和腐敗因素。剖析了原因,也就好對癥下藥。首先,政府醫療投入應有保證是必須的。意見也提到,要“落實政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
僅僅如此還不夠,譬如新醫改以來的醫療投入可謂前所未有,但患者總的支出依舊在增長。好在新醫改奠定了初步基礎,實現了基本的全民醫保,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醫療支出實際已經由醫保部門在支付。醫保部門在未來要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從醫藥和器械的招標、采購,到為患者付費,都要把起關來。誰付費,誰才知道心疼錢,才懂得節約錢。相對于個體病患,醫保部門的議價能力以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能力也要強很多。
很多學者還提到,未來醫療付費方式要改變,要按病種付費,甚至按總額付費。如此,醫院、醫生自然會少開藥、少做檢查,這樣結余才更多、賺得才更多。說到底,這是個激勵機制問題,理順了,醫院、醫生才愿意以低成本實現高質量的醫療,才愿意從“看病賺錢”變成“維護公民健康,讓公民盡量少生病賺錢”。
這些具體的辦法很有價值,不過,之于現實還不足以從根本上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因為公立醫院,特別是好醫院在中國是稀缺資源,病人也好、醫保部門也好,很多時候沒有選擇。如果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醫院作為強勢一方,任何付費模式下,都有維持“高價”的資格。至少目前而言,患者和醫保部門還無法用腳投票,優勝劣汰難以實現。因此,還應推進醫生自由執業,為好醫生創造更好的激勵機制;創造好的市場氛圍,鼓勵各類資本辦醫,通過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整體上提升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支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