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試點取消藥品加成 中藥賣得越多虧損越大
2015/5/20 8:33: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從今年1月1日起,東莞所有公立醫院都取消了15%的藥品加成,此舉在惠民的同時,卻讓各醫院的中醫科備感壓力。記者昨日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僅市中醫院在取消藥品加從今年1月1日起,東莞所有公立醫院都取消了15%的藥品加成,此舉在惠民的同時,卻讓各醫院的中醫科備感壓力。記者昨日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僅市中醫院在取消藥品加成后就減收194萬,盡管財政會兜底,但藥品損耗等減收卻并不在補助之列。多家醫院負責人直言,“現在中藥賣得越多虧損越大,難保今后中醫不會另辟蹊徑,通過輔助檢查來增加收入,這將使中醫喪失特色。”
東莞今年試點取消藥品加成
在醫院幾乎自負盈虧的狀況下,“以藥養醫”是醫院生存之道,國家政策也允許醫院在藥品定價時,在進貨價的基礎上增加15%。作為廣東省醫改試點城市之一,東莞從2013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選擇5家公立醫院試點推進醫藥分開,實施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按采購成本價格向患者提供藥品。而從2015年起,“取消藥品加成”這一政策被推廣至全市40所公立醫院,市中醫院正在其中。
昨日12時20分,盡管已經到了下班時間,但東莞市中醫院的中藥房外仍有近20名患者在排隊等著領藥。家住大嶺山鎮的黃女士告訴記者說,與西醫相比,自己更相信中醫,所以寧可開車半個小時,也要來看中醫。黃女士的醫療收費票據上顯示“西藥67.65元,中成藥104.4元,中草藥128.83元,藥品讓利50.85元”,而排在她后面的一名慢性病患者,藥品讓利更多,收費票據上寫明“中成藥90.2元,中草藥286.85元,藥品讓利62.89元”。
中藥飲片加成曾經高過西藥
“對比綜合性醫院讓利10%左右的幅度,中醫院藥品讓利空間則相對更大,平均讓利超過了15%。”據市中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以前中藥飲片的加成率比西藥的15%更高,在25%以內。因此取消藥品加成后,市民在中藥上的受惠程度更大。“這個政策對于患者來說是好的,可以進一步降低醫療費用,但是對于中醫院來說,則是開藥越多,虧損越大。”
據東莞市衛計局統計,在取消藥品加成的第一季度里,市中醫院共為患者減輕藥品費用623萬,每門診人次藥品費用下降19.8元,每床日藥品費用下降39.8元。“取消藥品加成讓利與提高診查費等醫療服務收費相抵后,市中醫院最終減收194萬元,減收位居全市公立醫院第三。”市衛計局體制改革科負責人表示,按照政策,這部分減收將由財政來兜底。
藥品損耗減收不在補助之列
記者了解到,國家并沒有要求中藥飲片取消藥品加成,東莞也只是試點,仍需實施一段時間后再來評估成效。
“雖說有財政兜底,但藥品損耗等減收并不在補助之列。”市中醫院有關負責人解釋,相比于西藥,中藥有著特異性。“例如,西藥包裝好了一盒就能賣一盒,但是中藥飲片會存在損耗,在調劑過程中變碎后就要被清理掉,放置晾曬后水分會被蒸發,存儲過程中也有些會霉變等,這些耗損都需要醫療機構自己來埋單。”市區另一家綜合性醫院的醫務科負責人還補充說,中藥的調劑要比西藥復雜得多,付出的人力、勞力更大。“一副中藥方子一般有十多味中藥材,藥劑師調劑下來平均要15分鐘左右,而西藥可能一兩分鐘就好。因此,在人力成本上兩者也不是一個等級。”
“隨著零加成政策的實施,現在很多公立醫院最不愿意發展的就是中醫科了。”該負責人坦言,除了藥損外,中醫診查疾病的方法只有望、聞、問、切,幾乎很少會用到CT、B超等輔助檢查,而由此創造的收入也就是每人次幾元的掛號費和診療費。“前幾年有一個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的綜合醫院中,西藥收入占到藥品總收入的89.21%、中藥合計占10.79%;但在中醫院中,西藥收入只占藥品總收入的59.24%、而中藥合計占40.76%。養活中醫就全靠中藥藥品加成的這點利潤了。難保今后中醫不會另辟蹊徑,通過輔助檢查來增加收入。如果真出現這種現象,那將喪失中醫的特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