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手環熱銷:立足可穿戴市場的四種方法分析
2015/6/6 8:35: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文/孫永杰日前,IDC發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顯示,中國的小米以280萬的出貨量僅次于排名第一的Fitbit,位居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第二位。文/孫永杰
日前,IDC發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顯示,中國的小米以280萬的出貨量僅次于排名第一的Fitbit,位居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第二位。作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新軍,這么快就在出貨量上進入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全球第二的位置,確實讓我們感到意外,再聯想到之前可穿戴設備廠商Fitbit欲IPO而引發的眾多關注,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哪類廠商可以或者說容易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發展的初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立足之地。
從IDC的報告分析看,低端市場目前仍是可穿戴設備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同是IDC的這份報告稱,目前在可穿戴設備類40%的售價低于100美元,這也是為何頂級的五大廠商的總市場占比從去年一季度的2/3快速增長到本季度的3/4的重要原因。具體到小米,其智能手環的價格僅為15美元,應該是在可穿戴設備市場價格最低的。其次就是前段時間被業內熱捧的欲IPO的Fitbit。盡管業內因為其要IPO而大加分析和吹捧的Fitbit在可穿戴設備市場成功之道,但我們按照其IPO招股文件披露的數據計算,Fitbit世實際銷售的智能手環的ASP39美元左右,遠低于IDC報告統計的59—250美元的價格。由此來看,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排名前二名的廠商之所以與排名第三的出貨量拉開如此的差距,最大的驅動力就是超低的價格。
除上述依靠價格驅動的Fitbit和小米之外,因為創造美國硬件第一季度眾籌紀錄的Pebble純智能手表廠商也備受關注。據統計,Pebble在2014年銷售了70萬塊智能手表,雖然銷售數量遠不及手環類可穿戴設備,但作為智能手表,這個銷售業績也是可圈可點了。那么為何Pebble為何能在諸多智能手表廠商中脫穎而出呢?除了在智能手表同行中199美元較低的價格外,我們認為主要是其對于智能手表的理解和定位的準確及務實,就像其CEO艾瑞克?米基科夫斯基所言,智能手表成功的關鍵是簡單實用,Pebble忠于核心價值,不會跟從蘋果手表的時尚化路線。而這種簡單易用理念落實到Pebble智能手表上就是做精用戶最常用幾個核心功能。這點與蘋果和谷歌陣營拼應用的思路大相徑庭。例如在此前召開的2015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就稱其目前智能手表AndroidWear平臺上已有超過4000款應用,而在蘋果公司2015年第二財政季度收入報告大會上,蘋果CEO庫克也稱蘋果AppleWatch目前已經有超過3500款應用。
同樣是IDC的報告,三星在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為60萬排名為第4,是惟一一家進入前五的AndroidWear智能手表生產商。需要指出的是三星目前正在生產七款智能手表。雖然出貨量在整體可穿戴設備市場不高,但由于其只生產智能手表,所以單就智能手表的出貨量比較,三星的表現應該是最佳的。那么三星為何可以在智能手表市場立足呢?首先三星具有龐大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盡管業績下滑,但同樣在第一季度其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依然達到了8110萬部,而鑒于三星智能手表與三星手機高度的適配性,即便是比率極低,也會間接促進其智能手表的銷售。更重要的一點,三星在智能手表市場仍然沿用了其在智能手機市場初期采用的“機海戰術”,這從前面提到的其有7款生產和在售的智能手表可見一斑。
最后就是尚在市場考證中的蘋果AppleWatch。由于AppleWatch剛剛開售不久,所以IDC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的統計中并未計入AppleWatch的出貨量。而市場中對于AppleWatch的銷量統計和預測又是五花八門。所以找到分析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蘋果自家封閉的生態系統,所以其AppleWatch與iPhone的適配性會更強,據稱AppleWatch的某些重要功能必須要與iPhone結合才能使用。這就決定作為全球排名第二的智能手機廠商其智能手機的影響力及出貨量勢必也會促進其AppleWatch的銷售,更為重要,且應該是獨特,其它智能手表廠商不具備的優勢在于部分用戶對于蘋果產品的“情懷”。據Wristly公司近期針對蘋果智能手表用戶的調查顯示,盡管受訪者認為AppleWatch不是必備之物,甚至其中有近25%左右的用戶對AppleWatch表示不滿,但仍會購買。看來過多強調一款產品的實用性的負面,對于AppleWatch的銷售影響微乎其微。而這無疑大大稀釋了AppleWatch與對手競爭的難度。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目前可穿戴設備的初始階段,要想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價格競爭力、核心賣點的準確把握能力、多品種、在相關智能手機市場的影響力,只要具備其一都有可能在這個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你占了上面的哪一條?如果全面比較分析后哪條都不占的話,那還是慎入為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