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T頻頻出手:影視產業如何招架?
2015/6/30 8:33: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6月17日,上海電影節互聯網電影論壇舉行。CFP供圖繼新聞傳播行業、商品零售行業、出租車行業之后,BAT(即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阿里、騰訊的首字母縮寫)再次“6月17日,上海電影節互聯網電影論壇舉行。CFP供圖
繼新聞傳播行業、商品零售行業、出租車行業之后,BAT(即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阿里、騰訊的首字母縮寫)再次“出手”影視產業。
過去的一年里,百度成立了“百度文學”專攻“粉絲經濟”和“泛娛樂化”,其子公司愛奇藝又成立了“愛奇藝影業”專攻內容開發;阿里則收購文化中國60%股份成立阿里影業,簽下陳可辛、王家衛、周星馳等導演,其美團網旗下的貓眼電影占據在線票務市場35.9%的份額,淘寶電影則分走了另外5.74%的在線票務份額,擁有月活躍用戶6792萬人的優酷土豆也被阿里入股;騰訊在2014年9月成立“騰訊電影+”宣布介入以IP為核心的影視業務平臺,這成為繼騰訊游戲、騰訊動漫、騰訊文學之后,騰訊互動娛樂推出的第四個業務平臺,同時出現的還有微影時代APP微票兒,覆蓋3000多家影院票務。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上影節)上,阿里讓濃妝艷抹的“娛樂寶”粉絲隆重地走了一回紅毯,騰訊則把穿著T恤、短褲和運動鞋的網絡作家推上“高大上”的論壇。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因為幾家“外行”互聯網巨頭的介入,今年的上影節變得有些不一樣——動畫電影、紀錄片等專題論壇門可羅雀,主辦方為了“場面好看”不得不臨時撤走事先準備好的后方近10排座椅;互聯網電影論壇人頭攢動、星光熠熠,李連杰、徐崢、王中磊、王長田、于冬等圈內大腕兒出席,安保嚴密,入場者除了要有電影節官方證件外還要有邀請函、門票等。
眾人關心的重大話題只有一個——“熱錢”如洪水般涌入后,中國電影到底還能不能產生好的作品?現狀并不算太樂觀,“粉絲經濟”大浪之下,包括編劇在內的整個電影制作團隊不得不放下身段迎合大眾口味,但大眾喜歡的,卻往往是“拿不出手”的作品。
差評網劇反成“吸金”寶典
時下最熱的三部“粉絲經濟”大劇,在創下了超高收視率、點擊率的同時,正成為粉絲吐槽的焦點,“原著粉都在悲傷。我在哀悼《盜墓筆記》時,看見隔壁的人在哭《兩生花》,想想正被毀的《花千骨》……”。
各個渠道發布的成績顯示,剛剛上線不久的《盜墓筆記》正在刷新網絡劇的收視奇跡,這部被粉絲們斥為“超級爛片”的網絡劇,上線兩分鐘點擊量2400萬、十分鐘點擊量2608萬、一小時點擊量3045萬,上線22小時點擊量破億……此后,這部IP巨制被冠以“現象級網劇”的大名。
與傳統電影“悶聲不響”制作、大張旗鼓發行不同,這是一部在發行前就早已名聲大躁的巨制IP。IP,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縮寫,意為知識產權,在互聯網電影領域,它被看做是一個原創的Idea。
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把IP解讀為經過市場檢驗的用戶情感的共鳴和用戶需求。一個好的IP,能延伸至游戲、動漫、影視、衍生品、文學等多個領域。
《盜墓筆記》這部網絡小說,曾創下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1億的奇跡。而根據小說改編的網劇,其“票房”主要依靠的,就是粉絲。
但出乎粉絲意料的是,這部網劇的特效畫面效果、劇情與原著小說相差太大,引發全民吐槽。就連原著作者南派三叔也坦陳:“和我看到的劇本完全不一樣,把我都看傻了�!�
粉絲的特點是一邊追劇,一邊罵劇。他們的這一特點,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會長陳村看來,正在把中國文學、電影、電視引上一條“前途未卜”之路:如果片子拍得不怎么樣,錢卻不少掙,那還要好片子干嗎?
娛樂工廠總裁張巍在參加上影節“互聯網+電影產業投資跨界峰會”時介紹,自己投資的網絡電影《道士出山》成本才28萬元,現在已經得到300萬元的分賬,“預計第二部能有1500萬元,第三部能有2000萬元到3000萬元�!�
陳村說,“粉絲經濟”對文學創作來說就像是迷幻藥,“網絡文學擅長寫仙俠、魔幻,但中國電影不擅長做這些。人家好萊塢拍星際,盡管是胡扯,但能拍得很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