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發布
2015/7/12 8:32: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reMED2015重構醫療生態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召開,備受市場矚目的《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第二版)》(簡稱“《報告》”)發布�!秗e“reMED2015重構醫療生態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召開,備受市場矚目的《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第二版)》(簡稱“《報告》”)發布。
《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第二版)》是繼國務院印發《意見》后的首份互聯網醫療領域深度研究報告,從我國醫療服務痛點、美國可借鑒醫療模式、互聯網醫療發展方向等方面對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與解讀。報告立足于互聯網醫療產業鏈進一步延伸、不同環節上的企業資源合縱連橫對傳統服務模式進行沖擊的背景之下,聚焦于當前產業的大變革與重組,對國內互聯網醫療業所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以互聯網思維融合醫療服務業,試圖探明互聯網醫療服務未來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醫療中國會立足于我國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的幾大痛點,如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分級診療推行效率低下、以藥養醫積重難返、國家醫保遇系統性風險、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主要探討了互聯網醫療的在重塑醫療資源配置效率、完善國家分級診療體系、優化醫保收支結構、醫療關系形態重構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和發展的機遇。
同時,為進一步深入產業內部,挖掘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報告總結了發達國家目前的醫療服務模式和其對應的互聯網醫療業發展的狀況、趨勢和政策引導,分析并探討了其中的經驗和意義。首先,總結和分析了電子病歷管理、雙向分級診療的模式、醫生自由執業制度等傳統醫療服務互聯網化的現狀和發展機遇。其次,對新興醫療服務的發展和成果進行了探討,如醫療級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方面的應用,遠程醫療服務的發展情況,以及基于基因技術的精準醫療模式等。此外,對宏觀上的一些相關點,如美國醫療保險機制與醫療服務結合的方式和引導策略、美國責任醫療組織(ACOs)的產生和其醫保改革的思路與措施等等政策,報告都做了深入淺出的剖析。
在對國外經驗剖析的基礎上,報告進一步提出了美國經驗對我國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啟示,同時著眼于當前互聯網醫療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國內互聯網醫療企業主流商業模式和傳統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平臺戰略作了總結和分析。結論認為,我國互聯網醫療可有效補充傳統醫療服務,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成熟,關系重構將成為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核心。
通過對國內外互聯網醫療企業發展環境、趨勢和方向的調研和分析,互聯網醫療中國會提出了對未來我國互聯網醫療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在線問診導診、遠程醫療、醫藥電商、中國PBM模式、智能可穿戴及慢病管理、精準醫療和醫療大數據應用等重要垂直分支將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以在線問診導診模式為例,報告認為在線問診導診服務模式正在重構傳統醫患關系,醫生價值激發或將進一步喚醒醫生解放。報告從在線問診導診重構醫患關系、醫患關系重構激活醫生價值和新興的醫生集團模式三個方面,對行業的現行商業模式、核心價值、內在影響和未來預期做了總結、分析和展望�?傮w來說,在線問診導診的核心價值表現為對醫療服務形式的互聯網化,將醫患溝通的雙方直接聯系起來,重構醫患關系,激發醫生價值,這將推進醫生在醫療服務中的話語權的增強和個人品牌的建立,有助于促進多點執業及自由執業體系的形成,進而促進醫生將逐步從傳統醫療體制中解放出來。結合國外經驗,走出體制的醫生多采用團體執業的醫生集團模式進行執業,該組織模式在我國已逐步興起。2014年以來,國家多點執業政策的逐步放開,與之對應的是,各類醫生集團也隨之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展現出了較強的政策相關性。(吳佳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