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購需求爆增 傳統模式固有風險暴露
2015/8/8 8:33: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年來,以海外代購、海淘為代表的“海購“逐漸興起。海購的流行,主要緣于現有進口貿易下的結構性缺陷,即國內稅負、國外品牌定價策略帶來的國內價格偏高,且部分商品在進口:海購需求爆發式增長,但傳統模式固有風險逐漸暴露
近年來,以海外代購、海淘為代表的“海購“逐漸興起。海購的流行,主要緣于現有進口貿易下的結構性缺陷,即國內稅負、國外品牌定價策略帶來的國內價格偏高,且部分商品在國內并無銷售渠道;此外,也和國內假貨的泛濫和對食品用品安全問題的擔憂有關。通過海購,消費者不需出國門,便可有機會買到價格低廉且質量可靠的海外商品,其中尤以母嬰用品、化妝品、電子產品、服裝以及奢侈品等為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的一項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交易額從每年120億元快速增長到700多億元,預計2014年的交易規模達到1,549億元;2013中國內地海淘(廣義,泛指海購)族人數達到1,800萬,消費開支2,160億元,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跨境網購國家,預計2018年該人數將達到3,560萬,消費規模將大幅增長到1萬億元人民幣。
圖: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2010~2013)
圖:五大市場跨境網購消費者人數
傳統的海購主要包含海外代購和自主式海淘。海外代購是最早時期的海購方式,可以分為朋友圈代購與國內的平臺代購(如淘寶);自主式海淘即消費者在海外電商平臺完成購買,并借道轉運公司配送至國內。由于并非直接與海外商家發生交易,或交易過程因為中介或轉運而產生失真,這兩大類傳統海購模式均有缺陷,比如收貨時間長,支付不安全、售后服務困難等;進一步的,在入境處理上,傳統海購通常采用較灰色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監管風險。
圖:海外代購模式的利弊
圖:傳統海購的風險
圖:自助式海淘國際物流轉運流程
隨著跨境電商涌入海購市場,電商平臺憑借著獨特優勢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跨境電商通過“直郵(直購)進口”與“網購保稅進口”這兩種模式搶奪傳統海購的市場份額。直郵(直購)進口類似于一般進口模式,網購保稅進口是指進口電商自營平臺或者開放平臺商戶通過集中的海外采購,統一由海外發至國內的保稅倉庫,消費者通過網上下單后再由物流公司直接從保稅倉庫配送至客戶。直郵(直購)與網購保稅進口相通地方在于,均在條件允許之前提下主動與海關、稅務、質檢等進行信息對接,規避了此前灰色的入境方式。
目前,進口電商主要是以“網購保稅進口”為主,該模式與傳統“海淘”相比有三點優勢:第一,試點的貨物在保稅倉庫暫存,消費者能快捷地收到訂購的商品,同時可以滿足消費者快速退換貨的要求,方便售后服務;第二,享有大幅度降低進口環節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且集中采購的模式將大大降低商品的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第三,商品的網上訂貨、進口、清關、檢驗檢疫、物流經過全流程的陽光監管,保障了商品的品質和消費者的權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