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瑞剛:IPTV太封閉局限很大
2015/8/14 8:34: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黎瑞剛的上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今年6月初阿里巴巴集團入股第一財經的發布會上,彼時,作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董事長的他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起,笑臉相迎閃光黎瑞剛的上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今年6月初阿里巴巴集團入股第一財經的發布會上,彼時,作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董事長的他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起,笑臉相迎閃光燈轟炸。
兩個月后的8月13日晚,黎瑞剛將再次登臺,以“微鯨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的身份,為一款名為微鯨的智能電視機搖旗吶喊。
8月13日上午,在微鯨電視發布會前,江湖人稱“黎叔”的黎瑞剛在上海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這個曾經推動過SMG率先實現制播分離,實現中國媒體的商業化,并在2014年成功主導百視通和東方明珠資產重組的傳媒大佬,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他已在近日辭去包括SMG董事長、上海電視臺黨委書記等所有“組織內”的剩余職務,“把全部精力放在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黎瑞剛介紹,微鯨是華人文化發起的,并引入了阿里巴巴、騰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戰略合作伙伴。不像華人文化其它財務投資,黎瑞剛說,“微鯨我是要長期運營的,而不是簡單地追求短期的利益或者說財務回報。”
下面看看“黎叔”想怎么玩轉互聯網電視。
澎湃新聞:你之前一直在傳統媒體,后來在華人文化基金做的也大部分是投資影視、制作節目,從大眾認知上,你更多屬于生產內容的那個人,為什么會想到做一款智能電視?
黎瑞剛:智能電視是一類終端,但終端并不是終端,終端是內容的延伸。不知道這話能不能理解。過去我一直在內容產業,也思考怎樣觸達用戶,現在新技術給了我們機會。微鯨電視可以輸出華納兄弟、星空傳媒、夢工廠、IMAX等的CMCFamily的內容,也會享有阿里巴巴、騰訊等的內容資源庫。
澎湃新聞:我們注意到即將發布的微鯨電視除了有硬件銷售價格,還要收取一筆199元的會員服務年費。這兩年都在大談“互聯網思維”,要免費,恨不得給用戶倒貼錢,為何這時你們還另設年費?
黎瑞剛: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任何產品或產業一定是要變現的,不在硬件里(收費)就會在服務環節里,比如最早上網玩游戲都是要付費的,后來游戲的收費取消了,但是道具開始收費了,總是有一種變現在里面。今天很多互聯網公司都說自己的產品是免費的,但它在服務里會收費。未來的智能硬件也會是這樣,這是一種行業規律和行業的方向。如果內容也不收錢、產品也不收錢、服務也不收錢,那最后企業就沒了,消費者還能享受什么呢?商業,就總是有一種商業模式在里面的。
第二,中國的電視行業是要補這一課的。美國的電視、西方的電視為什么發展?因為有付費電視,用戶是為電視內容買單的。你看美國的FOX、HBO、ESPN體育,也都是要付錢的。同樣道理,Netflix、Youtube也是,這才是一種健康的市場秩序和產業環境。
反觀中國的互聯網視頻行業,燒錢給帶寬,燒錢給內容,免費給用戶,活得太辛苦。中國的電視行業需要把這個環節補上。而中國的有線電視臺架構、衛星電視的架構,從根子上來說,已經沒法補上(付費電視這個環節)了,但智能電視有可能跟上,讓產業鏈變得良性——用戶買單看優質的內容,內容提供商有收費渠道,然后提供更優質的內容。這個產業才能夠變得更加健康。
澎湃新聞:那微鯨電視就是付費電視嗎?
黎瑞剛:單純靠廣告收入當然是一種模式,但也可能會讓大量的廣告傷害用戶體驗。我認為,廣告和付費模式應該并行,并且這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并且,這是特指移動端的,移動端和PC端是不一樣的。PC端的,坦率講付費體驗都是不好的,而移動端是能夠付費的。你看優酷土豆、愛奇藝這些視頻網站的財報中已經顯現出來了——它們都很注重移動端付費用戶的數量。為什么?因為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它的未來就在于收費用戶的盤子的擴大。
視頻行業通過內容獲利的勢頭就要起來了,尤其注意看移動端這一塊,未來原創內容、獨家內容、高品質的娛樂內容、收費內容等的收入占比會上升。你可以關注這個趨勢。
澎湃新聞:微鯨是主打內容的?
黎瑞剛:可以這樣說,但也不完全。內容很重要,但最終你的產品是要通過硬件和設計來體現的。我們一直說要做內容、做內容,但有一個核心問題大家都沒有關注到——對于用戶和內容之間的這種體驗的理解,是個關鍵問題。在中國很少有一個團隊管理過上千萬級用戶和內容產品體驗的,像李懷宇(注:微鯨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原來是百視通的CEO,百視通今天的用戶數已經過三千萬了,這種規模、還全部是付費用戶,他們對于內容的體驗要求跟那些對免費電視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其實今天在市場中很火的對用戶數據的采集、定制服務以及管理啊,幾年前懷宇他們就做過了。但IPTV是寬帶電視,在封閉系統里,還是有蠻大局限的。今天技術上有了互聯網,在用戶交互性,包括用戶數據的底層開掘等方面,潛力會更大。
澎湃新聞:聽說你在已經辭去了在上海電視臺所有的剩余職務?
黎瑞剛:我現在確實已經不在SMG擔任任何職務了,我就是華人文化董事長,全部精力都在華人文化。按理說Title(注:職務)這個東西,這么說吧,有些公司我也掛董事長,有時候是為了需要,但事實上這些公司對我來說,有大小之分,或者說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它的戰略意義。
澎湃新聞:你現在對外身份又增添了一個——“微鯨科技創始人”,微鯨科技和華人文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黎瑞剛:華人文化是個總平臺,微鯨科技是其中的一個項目。微鯨是華人文化發起的,并引入了阿里巴巴、騰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達成戰略合作。從投資結構角度來說,它和我們以前做夢工廠等項目也是差不多的,但從未來發展戰略上看,略有不同。以往我們做的一些項目,是追求財務回報的,為了以后上市要退出的。微鯨我是要長期運營的,而不是簡單地追求短期的利益或者說財務回報。
澎湃新聞:從2014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廣電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互聯網電視的嚴厲的措施,整個行業的情緒都很沮喪。但與此同時微鯨電視卻在快速籌建,你一定注意到這些市場變化了,為何還是要進入?
黎瑞剛:廣電的政策并不是為了要限制這個行業的發展,我理解的它是在對平臺上的內容做管控。總體來說,對于技術和新應用等,監管部門還是很支持的,這是一點。其次,我們看中這個(行業),是看產業的發展趨勢,市場有對于內容有需求,這才是大勢,它不受政策的約束。
此外,從內容的角度來說,限制境外引進等確實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回過頭來看,用戶的需求在這里,所以大量的原創內容和本土內容等,會經歷一個陣痛期,但慢慢會找到一種新的格局。你去看電影行業就是這樣,境外大片、美國電影一直都是存在進口限制的,但經過這些年來看,內容還在成長通道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