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劣勢成部分大宗農產品走出國門絆腳石
2015/8/20 8:34: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大部署,對于推動我國農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大國基礎的農業,面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大部署,對于推動我國農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大國基礎的農業,面臨著“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可以借助此輪東風走出國門,融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
然而,中國農業在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發達國家農產品價格優勢的激勵競爭,需要迎接國外先進的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等諸多挑戰。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對中國農業來說,不僅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農業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5年3月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一帶一路,做出了具體闡述。他指出,一帶一路是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偉大事業。其實,“一帶一路”概念的雛形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徐小青:
徐小青: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一直到2000年,2001年正式提出來,2006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農業企業走出去,而且列入十五規劃,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來,它是一直這樣延續下來的。
自古以來,茶葉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經貿往來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是中華文明在全世界傳播的重要象征之一。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我國歷史悠久的茶葉對外貿易又煥發了新的生機。作為當年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寧波,茶葉仍然是當地“走出去”的優勢農產品。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雷鋒鄉的茶農黃萬全說,前幾年,他種植的綠茶遭遇了一定的銷售困境,在“一帶一路”規劃提出后,很多地方的客商都來收購茶葉用于出口。
黃萬全:今年來我們這里收購茶葉的客商也比去年多一些,很多茶葉是要外銷的。我覺得只要重視這個事情,我們種茶葉還是很有希望的。
今年上半年,寧波出口茶葉總量超過5萬噸,金額達1.36億美元。
除了茶葉,中藥材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珍寶。我國的中藥材主要出口到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而這些地區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所涉及的地區恰恰高度吻合。
中藥飲片出口全國前五強企業安徽廣印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琛說,他們公司的很多中藥飲片都要出口到東南亞,受“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現在公司貨物運輸時間與以往相比縮短了三分之一,直接拉動了公司進出口量大幅度提升。
王琛:以往的量比較小,一年也就做個三五噸十噸的樣子,因為路途比較遙遠費用比較高,通過“一帶一路”的實施,費用和通關的費用上面有很大的降低,時效上面有很大提高,這樣的也就相應的降低了生產企業的原材料產品的成本,讓我們產品最終在市場有相應的競爭力。
除了傳統的古絲綢之路上“走出去”的農產品之外,蔬菜、水果、糧食、水產品、甚至農機都有機會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向世界各地。
福建省是我國的水產品出口大省,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借“一帶一路”之機從“互聯網+”著手,成立了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交易所總經理左濤介紹,通過交易平臺,能夠把水產品出口量提高5到10倍。
左濤:在海上絲綢之路這些國家,包括東盟以外的一些國家建立分中心,把海產品貿易做得更暢通些。用四到五年時間,把海產品交易的增量一半通過電子平臺來實現。同時把量做到現貨市場的5到10倍這個量,相當于全國一半的水產品交易量。
雖然“一帶一路”給農產品出口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仍然面臨著不容回避的困難和挑戰。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徐小青說,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農產品還是進口量大,出口量少。在農產品走出去的過程中,優勢與劣勢并存。
徐小青:我們進口主要是谷物、食用植物油籽、食用植物油,糖料、棉花等等我們缺的東西。出口主要是蔬菜、水果,一部分水產品。市場主要是周邊,東北東南亞,俄羅斯等等。從總體上將,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生產經驗,以及在勞動力成本上是有競爭力的,但是大宗農產品的成本在上升,國內價格比國際上還要高,所以競爭力比較弱。
徐小青說,中國農業借助“一帶一路”走出去,除了農產品之外,更需要考慮農業生產要素走出去。
徐小青:現在談走出去還是要素的走出去,企業主體,從國內需求,外部的可能性,主要是外部的資源,要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
在中國農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農業不但可以更好的融入國際市場,了解國際規則,增加自身的競爭力,同時還將對國際農業做出貢獻。
徐小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斷改革經營方式,過去的方式很原始,過渡到輸出的是資金和技術,產品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流通。慢慢自己的企業成長了,對國際資源的利用的經驗會增長。比如說對非洲,增加了當地的就業,增加了當地的產出,比如說糧食,增加了世界糧的總量,實際上也是對我國糧食安全的貢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